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你我都是“團結族”

張  凡
2017年07月10日04: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年逾古稀,卻不甘於享受安寧時光,將忙碌身影刻印於三尺講台﹔歷經艱辛,卻從不抱怨生活不公,用善良熱忱去點亮盞盞心燈。在新疆疏勒,提及潘玉蓮,大家總會感受到一股暖流。

  堅持,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力量。潘玉蓮身為低保戶,但堅持開辦“愛心小課堂”,免費為社區孩子教漢語、補功課。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累計義務托管、輔導孩子超2000名。寒來暑往,一茬茬學生長大遠去,一封封感謝信紛至沓來,而她始終堅守在小課堂:疾病無法令她停步,高薪不能把她帶走,即便家人的擔憂也沒有令她動搖。潤物無聲,潘玉蓮無私幫助少數民族青少年熟練掌握了漢語,也在他們心底深深植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團結,凝聚起超越時空的真善美。潘玉蓮的愛心課堂,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方學習園地,也描繪出團結互助的生動圖景。潘玉蓮對孩子們悉心照料,被親切地稱呼為“潘媽媽”“潘奶奶”。街坊鄰居們對她也熱心幫襯,主動送飯添柴,甚至湊錢為她簡單裝修廉租房。潘玉蓮的無私付出,社區居民的真誠相助,都成為民族團結友愛的生動注腳。事實証明,有了心與心的聯結,維護團結的意識就能夠內化於心,變成一種自覺和擔當。

  “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潘玉蓮一樣的守望者,不斷為民族團結書寫新的感動。“草根慈善家”阿裡木江·哈力克,帶著1000個馕從新疆連夜趕赴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援疆干部常亮,立志把“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貢獻給喀什”,因為想告訴所有人“我是喀什人,我驕傲”﹔好心人艾尼·庫爾班,養育被遺棄的漢族小孩9年,但為了“盡一個父親的責任”,毅然讓孩子回家與親人團聚……淳朴的話語、勇毅的選擇,筑牢了各民族相親相連的情感紐帶,也讓民族團結的旋律更加響亮。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由於文化的差異、語言的隔閡等,拉近心理距離並不容易。面對種種阻礙,尤其需要生活在多民族地區的人樂做“團結族”,甘為文化傳播的燈火、語言溝通的橋梁、友誼傳遞的信鴿,將民族團結的信念撒播在更多人心上﹔尤其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使每個人都能在民族交往中以心相交、將心比心、守望相助。惟其如此,我們才能讓心與心離得更近,手與手牽得更緊。

  潘玉蓮說:“作為新疆的‘團結族’,我願意奉獻出我能奉獻的所有!”回望過去,各民族攜手奮進的身影歷歷在目﹔展望未來,各民族共同筑夢的前景振奮人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一定能凝聚起民族團結的強大正能量,共創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0日 04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