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青年驛站)

人民日報:存在感焦慮,你也有嗎?

馮慧文
2017年07月04日05: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命中的很多人,因一事而聚,又一別而散﹔因某一階段而常見,又因步入新的階段而漸漸零落。

  偶然和一位畢業后就很少見面的老同學在微信上聊天。在交談的最初,他半開玩笑地說:“我得先問問,你換工作了嗎?結婚了嗎?有娃了嗎?”驀然發現,短短兩年,我們對彼此的生活已經頗為陌生,突然聊起的瞬間,甚至有一種“啊,原來還有你”的驚嘆。

  心裡不免有些失落,大概我這個人的存在感太低了吧。心情低落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會有一種“存在的焦慮”。人的本性中,似乎還是總希望要做點什麼來証明自己的存在。幼小的嬰兒,總是用哭鬧聲吸引父母慌忙跑來﹔年輕的情侶,常常用鬧小別扭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而成年的人們,也愛發朋友圈吸引別人點贊評論來尋找存在感。

  有一次和一個姑娘聊起自己最想去的旅行目的地。大部分人都撿著那些叫得出名的旅游勝地說,她說:“我特別想一個人去旅行,找一個舟山群島的小漁村,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跟自己待著,就挺好。”

  原來,也是有人不那麼需要他人的目光來証明自己存在的。人們所希冀從他人那裡獲得的存在感,不過是用來對抗對虛無的恐懼和對弱小本我的無助。

  “我思故我在”。重新審視笛卡爾這句名言,才突然明白這一點。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所以你看,我的存在並不依賴於他人。

  有人做過這樣一場關於“存在感”的演講。他走上台去,把所有台下的人名字依照座位順序叫了一遍。在說到每一個名字的同時,觀眾們的每一雙眼睛都匯聚到那個人身上。被念到名字的人不管是默默無聞或是風雲叱咤,都有那麼一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最后,他說,我喜歡你們!大家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

  最好的刷存在感的方式可能就是這樣了吧,給予別人存在感,給予別人愛與認同的証明,同時,也獲得一種極大的成就與滿足感。

  一個人的存在感不僅不依賴於他人,還能以自己的主動行動去滿足他人。証明自己的存在,並不需要非得光芒萬丈去刺痛別人的眼球,普普通通的個體也一樣可以散發溫和友好能連結人心的力量。存在感並不是隻能等待別人的給予,它像陽光一般,發出去,才會反射回來。

  看到一個長期在國外讀書的朋友微信上發了一組在國內旅游的照片,我留言:“你回來啦?”她迅速也回我:“嗯嗯,但還沒來得及回家。”我竟因這樣簡簡單單的對話而開心了一個早晨。在我心裡,我說的是:“我始終在默默關注著你。”而她回的是:“我也一直惦記著你。”我們一直都在彼此心裡,這就足夠令人快樂了。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必焦慮於自己存在感低,不要奢望天天能成為人群的中心。有三兩知己隨時分享喜怒哀樂,有數十同窗時而聚起談天論地,已經很幸運了。有一位作家說,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能夠偶爾話起,而心中仍然溫柔,就是好朋友。朋友不是每分每秒的關注,不必時時刻刻確認彼此心中的存在。隻要心如少年,哪怕出走半生,重逢,依舊是好時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4日 19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