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在便利店,與孤獨“擦肩”

彭  飛
2017年07月04日04: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便利店在城市的喧囂與霓虹之外,開辟出另一種生活體驗的可能

     

  作為一名報紙編輯,夜班算是家常便飯。每當凌晨下班,我喜歡在家門口的便利店買一袋熟食,滿足胃,也犒勞自己。這份口福,緣於24小時便利店的快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便利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大賣場和普通超市,似乎正在開啟一個新的風口。

  而在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地,便利店早已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並日漸成為一種文化景觀。日本的“711”便利店,定期推出限量款商品,受到年輕人追捧﹔在影視作品中,便利店成為觀察現代城市生活復雜性的窗口﹔中國的年輕人,在租房子時也會更多看看周圍有沒有可心的便利店……表面看是物理空間,實則更是心理空間、文化空間,這讓人思考:是什麼讓便利店在今天“佔領了街頭”,又“佔據著心頭”?

  店面不大,卻徹夜不眠﹔貨架不多,卻一應俱全。相比網購的便宜、倉儲式超市的豐富,便利店自有優勢。首先,便利店講究選址,總開在街角、寫字樓這些人流密集的地區,這也意味著距離消費者更近。同時,24小時便利店往往連鎖經營,從商品到物流,從倉儲到收銀員,都依托標准化、科學化管理,因此也就能夠為追求品質的消費群體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更重要的是,便利店流行的背后,是城市社會結構和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變化。現代城市空前拉長了人們的“生活時間”,無論是加班工作,還是休閑娛樂,深夜不再是一天的結束,而是熱鬧的延續。24小時便利店全天候服務,恰恰滿足了人們夜間消費的需求。同時,“小”“全”“近”的便利店,為現代城市普遍存在的小家庭、單身者提供了最理想的購物空間,符合他們頻率高、數量少、時間緊的購物習慣。從這個角度講,便利店的成功,正源於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滿足。

  除了滿足,還有一層慰藉。多少人深夜點一杯關東煮,中意的不是味道,而是流入心田的溫度﹔多少人徘徊於貨架間,挑的不是商品,而是琳琅滿目的充實感。便利店的深刻之處,就在於它很“現代”,卻又在城市的喧囂與霓虹之外,開辟出另一種生活體驗的可能。在一些電影、小說中,干淨整潔的便利店往往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地方﹔對許多人來講,到便利店買瓶啤酒,與收銀小哥兩三句閑談,也未嘗不是一種放鬆,消除工作的疲憊、趕走生活的孤單。

  有人說,便利店的關鍵詞就在於“陪伴”,而這可能恰恰反襯著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另一個關鍵詞——“孤獨”。當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趨於原子化、虛擬化,越來越多的人過著“網上生活”,卻反過來擠壓了“線下空間”。低頭族、宅文化、社交恐懼……正成為現代性征候的突出表現。反過來,無論是令人溫暖的24小時便利店,還是讓人心動的深夜食堂,人們在這裡可能不是要尋找物質與生理的滿足,而是期待某種精神的慰藉,並嘗試借助這些物理空間,觸摸到人與人之間新的,或者說反而是更為本真的生命連接。

  24小時便利店的點點燈光,有時像是某種關於“家”的隱喻。此刻我隻想推開那扇在深夜唯一開著的門,迎接又一個黎明。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4日 05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