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不給城裡人“添亂”讓人心酸
背景:6月22日,一群農民工在南京地鐵站裡蹲等兩個小時都不上車,原因謙讓著急上班的年輕人。
錢江晚報發表黃帥的觀點:感動的是,相比不少人偏愛以自我為中心,以至於常不考慮他人而行事,這幾位農民工兄弟反而更像謙謙君子,比許多更高階層和知識水平的人更有現代公民的修養。感慨的是,這樣的新聞並不多見,這當然不是因為農民工群體缺乏這樣的自覺和素質,而是外界總習慣於將其標簽化,在常見的媒體報道中,農民工是弱勢群體,他們往往被描繪成貧困、無知、沒教養的形象。這是輿論和媒體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制造的“幻覺”。農民工群體或許讀不懂學院裡的講章,但他們的內心是謙卑的,帶有本能的朴素和“熟人社會”習俗裡對他人的關切。這個新聞裡的農民工主角,對年輕人的關心或許並非源自教育的修養,而是天然的悲憫和關切。媒體在報道此類新聞,輿論在評論這類話題時,不應止於表面上的點贊或稱頌,而是要理解他們為何如此,以及何以如此。隻有真正從內心的關懷到位了,農民工群體才不會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類似的暖新聞也會更多地涌現出來。
小蔣隨想:這樣的新聞其實並不鮮見。比如,有農民工進入圖書館,會換上干淨的衣服和鞋子﹔還有農民工乘公交車時寧可席地而坐,也不去坐空著的座位,問及原因,農民工回答自己衣服臟,怕弄臟座位。看到類似的新聞,其實讓人挺心酸。很多農民工知道一些城裡人對他們有偏見,嫌他們“臟”,怕他們“添亂”。農民工也有自尊心,他們或許讀書少,但不等於沒教養,他們中的很多人少言寡語,以憨厚的實干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以謙卑的姿態不去招惹某些傲嬌的城裡人。就本例來說,這群農民工蹲在南京地鐵裡,讓著急上班的城裡人先乘車,何嘗不是擔心與城裡的上班族一同擠車會遭白眼?人人平等,說起來輕鬆,也很時髦,但真正將其落到實處,並不容易。在一些農民工懂得不給城裡人“添麻煩”的時候,某些戴有色眼鏡的城裡人能不能理解農民工的苦衷、給予他們平視與尊重?
交警收黑錢“與待遇低有關”須警惕
背景: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公路六大隊9名警員向過往司機收取賄賂,然后拉煤司機就可以插隊並且免於處罰。賄賂大多是通過微信紅包形式從車托手機上轉發到這些警員手機裡。據了解,大貨車到陝西拉煤運往山西,堵車成為當地常態,也成為當地個別交警的發財門路。目前該案已由檢察機關偵查完結,將提起公訴。
華商報發表楊鵬的觀點:貨車司機最怕堵車,可一旦交警能夠在堵車當中也“有利可圖”的話,豈能不樂見堵車成為常態?這是典型的借堵生財!無論是去年爆出的“河北廣宗縣交警夜查大貨車收黑錢成風”,還是前不久爆出的“河南沁陽交警收黑錢”,“交警收黑錢”事件不斷上演。在每一起媒體曝光中,一邊是執法者的膽大妄為,另一邊是貨車司機的忍氣吞聲,交警能夠把光明正大的執法行為,變成“收黑錢”的平台,而且,也不是短期內才有的個別行為。無論是從規范權力的角度,還是從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講,徹底約束住“交警收黑錢”的權力任性,無疑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這需要引起更高層面的重視和關注。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是應當加強權力監督,從制度和執行上完善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嚴厲整治執法隊伍,此外,把榆林市9名警員受賄“窩案”的一部分原因,歸結於“和目前大部分協警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水平不高也是分不開的”,這種來自基層交警的聲音,也值得相關部門認真對待和重視。
小蔣隨想:交警收賄賂“和目前大部分協警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水平不高也是分不開的”,這種說辭值得揣摩。有權不能任性,執法不能犯法,這是基本的行政常識與法治倫理。某些執法者(協警也被賦予了一定協助執法的權限)覺得自己工資待遇不高,就要靠執法權生財,甚至人為設卡搞“要想從此過留買路財”,既是一種強盜邏輯,又是在明目張膽地踐踏法律、褻瀆執法機關的公信力!與“錢少易腐敗”一唱一和的,常常是“高薪養廉”,似乎一旦某些人拿了高工資,就能“高風亮節”。這種論調選擇性地回避了某些人的“欲壑難填”,甚至在間接表達“腐敗有理”。對此,社會應予以高度警惕。全面從嚴治黨,依法限制與監督權力,已成為新常態。在此情況下,某些人還是頂風違紀違法,進一步印証了反腐倡廉永遠在路上的必要性與艱巨性。當然,公職人員與執法人員應獲得合理的待遇,協警與非正式編制人員的正當訴求應予尊重,這也是維護行政與執法隊伍穩定的重要一環。對某些基層政府而言,尤其要杜絕“不予財政保障,隻給收費權”。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