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領頭雁的擔當精神不能丟

——談談領導干部的改革角色②

本報評論部
2017年06月09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莫衷一是時定分止爭,在風險挑戰面前挺身而出,在雜音噪音的干擾中勇往直前。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領頭雁們必須具備的過硬素質

  

  有人說,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領導干部拼的是智慧和格局,比的是定力和耐力,而歸根結底,看的是擔當的肩膀多硬多強。

  改革的詞典裡,沒有“容易”這個詞。進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改革深水區之后,向前推進的難度更是前所未有。頭雁帶對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飛。頭雁迎風奮力,群雁才會協力向前。領導干部就是改革創新的領頭雁,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了擔當的精神,忘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談及這些,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之所以能面對風險挑戰迎難而上,在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中挺身向前,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競爭中逆風飛揚,靠的是黨中央的運籌帷幄,靠的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擔當和作為。正如國際媒體所觀察的,習近平“親上火線主導改革的負責姿態”,最高層的決心和擔當“超出預料”。敢啃最硬的骨頭、敢挑最重的擔子,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范,為全黨樹立起敢於擔當的標杆,振奮起全社會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

  今天的中國,處身技術革命、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交匯之中,在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之后,一些領域開始進入沒有先行者的“無人區”,各種不確定性、難以預知性開始顯現。面對復雜的利益關系,沒有擔當如何觸動既定格局?面對改革路徑選擇的歧見叢生,不敢拍板如何做到定分止爭?面對改革推進過程中的雜音噪音,不能頂住壓力如何實現善始善終?改革越向縱深推進,就越需要那種能站出來的腳步、能挺起來的腰杆、能扛住事的肩膀。“越是責任重大的崗位,遇到的壓力肯定會越大,這就叫有擔當。黨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負重,能不能‘超負荷’。”總書記對縣委書記們的囑托,也是對整個干部隊伍的期望。

  “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隻想當官不想干事,隻想攬權不想擔責,隻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干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才有了改革督察的一竿子插到底,有了甘肅城鄉居民分級診療的“資金下沉、專家下沉、病人下沉”,有了電力體制改革多方利益協調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擔當就是責任,好干部必須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於旗幟鮮明,敢於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這才有了一大批領導干部“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有了簡政放權這場權力的自我革命初見成效,有了城鄉社區協商制度改革配套方案等一系列改革落地生根。

  “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這才有了浙江省下發《關於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若干意見》,數名干部根據相關免責辦法被從輕或免責處理,有了“為官不為”的做派越來越失去市場,有了振士氣、促落實、“讓實干者得實惠”的制度體系日漸成型。

  擔當是精神,也是能力。敢於擔當,首先要有堅定的“擔當自信”,隻要符合黨中央要求、符合基層實際、符合群眾需求,就堅決改、大膽試,風險挑戰不能阻其行,雜音噪音不能惑其志。敢於擔當,離不開勇毅的“擔當決心”,不能搞“愛惜羽毛”那一套,也不能總想著左右逢源,把改革方案磨成一個一個圓蛋蛋﹔敢於表明態度、堅持原則,才能凝聚起改革合力。改革不是空中樓閣,最終要靠效果來評判,有擔當就要能打通“中梗阻”,暢通“最后一公裡”,讓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成為改革的主流話語和最大共識。在莫衷一是時定分止爭,在風險挑戰面前挺身而出,在雜音噪音的干擾中勇往直前。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領頭雁們必須具備的過硬素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9日 05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