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從一顆拳頭大小的心臟說起

陳之琪

2017年05月09日17: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這兩日,一張初三一模試卷點燃了微信朋友圈,其中的實驗題先這樣大段鋪陳:大國同學清明隨父母去陵園祭掃,為在陵園中長眠的先烈們獻上鮮花。他凝望著烈士紀念碑追思良久,“那麼多先烈堅守著讓每一位受壓迫的中國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的強烈信念,出生入死、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真是令人敬佩!”此情此景,他不禁熱淚盈眶,將手按在胸前下定決心,“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要倍加珍惜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銘記歷史發奮學習,為祖國更加強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此時,他的這顆小小少年心裝下的卻是一個大大的中國。壯哉我中國少年!

在題干如此鋪陳之后,題意終於來了:請你利用自來水、電子台秤、一個底面直徑和高均約為20cm的塑料盆、毛巾,結合自己學過的相關科學知識設計一個實驗來粗略測量自己心臟的體積。而此題的答案則是由於心臟大小與拳頭類似,所以實際上這些實驗器材都是為了拳頭准備的,而選擇將心臟放到水裡測體積的考生,則會損失慘重。

如此像“段子”的考題,實在令人哭笑不得,更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這樣“新奇”的考題已經不少見了。自中考改革后,立在考生們面前的不再是“凶神惡煞”的大題,而是更加貼近生活,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是狹隘地定義於坐標系、滑輪組和化學方程式,而是放眼中國的過去與未來,懂得學習不止在於白紙黑字,意圖讓學生學習的路越走越寬。因此,近兩年逐漸將試題與現實中國相勾連,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特別是,今年的中考考試說明中提出了五個“考出來”的思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出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出來,把學生課堂學習考出來,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9年的積累考出來,把從社會大課堂所學考出來。

然而不如人意的是,雖然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確,但“社會大課堂所學”與白紙黑字的試題有時總像是移植的器官產生了排異反應,雖然勉強將所謂的“創新部分”插入題中,但依然給人一種驢唇不對馬嘴的“即視感”,被“坑”考生更是因為這樣的“花式奇題”仿佛“啞巴吃黃連”。從很多層意義上,這樣的“創新”,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事實上,改革的最大意義,不是硬生生逼迫考生在高壓環境下獲取所謂的“愛國情懷”“優秀文化”,而是希望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使中國的少年更了解自己的祖國,從而替代在單調的偏難怪題中活生生刷出條件反射。但如“測心臟題”一般的“奇葩題目”,少年的愛國情懷與測試自己心臟體積完全不在一個語境邏輯上,這種題意與題干毫無關聯,加入價值觀、生活與文化元素卻隻浮於皮毛,如此硬生生的對接拼湊,不僅沒有凸顯改革創新的含義,反倒成為了一個嚴肅的“笑話”。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而如若我們一味追尋“歌德”,而忽略了“浮士德”本身,那麼又何談令學生理解“浮士德”的種種呢?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