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文論天地:擔時代使命  攀文藝高峰

陸貴山
2017年04月21日10: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我們所號召的“深入生活”的主要內涵應當理解為指引作家“深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我們所倡導的“扎根人民”的基本要求應當理解為鼓勵作家“扎根”到現代化的創業者、建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中去

  ●一部作品達到藝術高峰的判斷標准是:能夠反映時代精神和歷史精神,揭示社會生活本質和歷史發展趨勢﹔能夠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表達人民的福祉和意願,體現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思想深度﹔具有高雅的藝術格調和杰出的審美品位,等等

  ●偉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是通過實踐干出來的,然后才是寫出來的、唱出來的和演出來的,真正改變人的生態和命運,使當代中國人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使當代中國成為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高度發達國家,必須靠掌握實踐理性和具有實踐力量的人,這些人的主體正是新時代中國的創業者、建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

  ●重組語言,並不意味著使人的生態和現實生活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美好的幻想並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幻想的勝利往往掩蓋和遮蔽著現實生活中的失敗,這種蒼白、空洞而虛假的語言幻想和審美幻想,不可能照亮人類解放的正確道路

  

  時代變革和作家的歷史使命

  民族復興需要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可以強有力地推動民族復興。恩格斯曾說,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並產生巨人的時代。我們當代中國正處在從農耕社會向現代文明過渡的歷史階段,這同樣是一個需要巨人並產生巨人的時代。恩格斯主張藝術理想應當是“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較大的思想深度”是從“意識到的歷史內容”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然后加以藝術呈現。我們當代中國應當被“意識到的歷史內容”是什麼呢?有的作家沒有意識到,或沒有自覺地意識到。我們當代中國應當被“意識到的歷史內容”是向現代化前進的時代變遷、歷史變革、社會轉型,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新時代給中國當代作家、藝術家、評論家、理論家提供的歷史機遇,賦予他們的光榮的時代使命。中國當代的人文知識分子不應當是現代化事業的局外人和旁觀者,而應當是具有愛國志向和積極進取精神的參與者和見証者。順應、描寫和推動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歷史使命。文藝是引領人民前進的火炬、推動時代進步的號角。唱響主旋律、倡導大敘事、提升正能量、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當代中國藝術家的神聖天職。

  當代中國作家的時代角色和歷史使命是既要當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要像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那樣,當好人類歷史的書記官,為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立傳,為人民立言立德,為建設者、創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塑像,為普通百姓的生活開新天。當代中國作家應當做新時代的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全景式和全過程地展現當代中國的時代變遷、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這是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

  我有所領悟地注意到,當代中國的創作界,反映主旋律的、主流的、主導的、主潮的大敘事的作家作品還不夠多。隻有努力塑造創業者和新人形象,才能唱響主旋律,才能展現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從正面,集中地、充分地體現推動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的創造精神,才能使當代中國文化的面貌和格局發生結構性和根本性的變化。這是我們必須加以強調的。我們所號召的“深入生活”的主要內涵應當理解為指引作家“深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我們所倡導的“扎根人民”的基本要求應當理解為鼓勵作家“扎根”到現代化的創業者、建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中去。我們說“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正是人民中那些具有變革意識、創造精神,有能力通過實踐力量改造環境和變革社會現實的創業者、建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才能從正面充分集中地體現“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作家藝術家隻有表現那些蘊涵歷史發展動力的人物,才能發掘和激發出歷史發展的動力源,才能切實有效地推動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應當有意識地引導、組織一些有志向、有追求、有信仰的藝術家投身到改天換地的偉大實踐中去,培育大作家,用大手筆書寫大敘事,表現大事業。

  攀登藝術高峰的偉大作品往往能反映和呈現一個歷史階段的整體風貌,無愧為具有劃時代和裡程碑意義的史詩般的精品力作。達到藝術高峰的作品能夠體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能夠體現真善美的完美融合,能夠體現歷史的觀點、人民的觀點、藝術的觀點和美學的觀點的完美融合。文藝的批評標准可以蘊涵和折射文藝的性質和功能。綜上所論,可以提煉出一部作品是否達到藝術高峰的判斷標准:能否反映時代精神和歷史精神,揭示社會生活本質和歷史發展趨勢﹔能否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表達人民的福祉和意願,體現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是否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思想深度﹔是否具有高雅的藝術格調和杰出的審美品位,如此等等。

  大力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

  文學創作和作品主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實現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塑造現代化的創業者和建設者,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對加速和促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至關重要。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把是否能夠“改變舊環境”作為區分“新人”和“舊人”的根本標志。隻有運用實踐理性,通過實踐手段,改變舊環境的人,才是新人﹔不能改變舊環境,無論怎樣宣稱和表白自己是新人,實質上仍然是舊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解釋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實際上和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要通過塑造典型人物,使人們“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當代中國面臨著歷史大轉折和社會大進步。幾千年積澱下來的宗法制小生產農耕社會已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發展、強大富裕文明的現代化社會,這是每個當代中國人和當代中國作家面臨的令人鼓舞的現實。這個現實富於理想,但不是烏托邦,是具有充分的現實根據和物質基礎,是經過艱苦奮斗可以實現的。這個偉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是通過實踐干出來的,然后才是寫出來的、唱出來的和演出來的。真正改變人的生態和命運,使當代中國人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使當代中國成為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高度發達國家,必須靠掌握實踐理性和具有實踐力量的人,去改變舊環境,創造新世界,才能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幸福和解放。這些掌握實踐理性和具有實踐力量的人的主體正是新時代中國的創業者、建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

  縱觀當代文藝歷史,幾種題材的創作和作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一種是革命戰爭題材的作品。過去是現在的昨天,將來是現在的明天。那些描寫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優秀作品,激勵人心,使我們難以忘懷,對現在和未來都具有歷史性的寶貴啟示。這些作品表現出來的推翻舊世界、創建新中國的豐功偉績,永載史冊,光照千秋﹔這些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從領袖人物,到將帥形象,到普通戰士,從他們身上迸發出來的英雄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與人民血肉相連,同甘苦、共患難的精神,以及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格力量,堅忍不拔和無堅不摧的鋼鐵意志,書寫了偉大的中國革命史。這是一群純正、忠誠、堅定和英勇無畏的人。這些人是頂天立地的人,是開天辟地的人,是翻天覆地的人。這些大寫的人鑄造了我們值得驕傲的過去,是革命歷史留存下來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著我們的現在和將來。

  一種是科技戰線題材的作品。近代中國,由於科技的落后,國力衰微,人民飽受欺凌和屈辱。科技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強大的重要標志。這些作品禮贊了科技戰線取得的開創性的赫赫實績,塑造了一批批燦若群星的科學家的光輝形象。他們無私獻身,排除萬難,把“兩彈一星”送上天空。蘑菇雲的升起,像科學家們為人民放射的禮花,綻開得絢麗動人。這些懷有“普羅米修斯情結”的人們為祖國取來聖火,造福人民。這些作品把科學家身上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為一體,使人們感受到,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並不是對立的。科學精神是人的科學精神,體現著人文精神的崇高風范。用這種崇高的科學精神武裝起來的人和所凸顯出來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的標志。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杰出的科學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像姊妹花、並蒂蓮。人文精神如方向盤,科學精神似發動機。這些作品塑造的人民科學家的典型形象,用他們研發和創造的大國利器,壯了國威軍威,使中華民族挺直了堅韌的脊梁,抬起了高傲的頭顱。

  一種是農業題材的作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擁有10億左右的農業人口,廣大農村的農業改革是整個中國社會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問題, 仍然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點依然是土地問題。土地資源如何發掘和利用,轉換並增值為農民的財富,是至關重要的。一些農業題材塑造的農業改革的帶頭人正是能夠通過實踐變革,改變舊環境,創造新生活的創業者、建設者和新人形象。他們動員和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艱苦奮斗,改天換地,把沙漠變成綠洲,把荒山禿山變成金山銀山,改善了農民的生存環境,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把沒有生氣的田野變成了充滿希望的田野。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建設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對實現現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和歷史變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書記官”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作家藝術家作為人類歷史的書記官,書寫人類歷史應當秉持正確的歷史觀。作家藝術家所創作的歷史文本應當正確揭示歷史變革的根源、對象、動力、目的和前途,表現社會轉型的合理性和正義性、充分展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創造精神以及社會進步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

  應當反對虛無的歷史觀。我們注意到,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一些對革命史懷有異見的人,掀起了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濁浪。他們否定公認的革命史實,毫無節制,甚至肆無忌憚地揭露革命過程中的所謂陰暗面,對艱苦卓絕的革命業績和英雄人物進行顛覆性描寫,對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等精神偶像進行攻擊和篡改,傷害了人們熱愛英雄的真摯情感。這種言說和書寫實際上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超越了文學本身的界限,缺乏善意,放肆輕率,解構歷史,顛覆歷史,令人無法容忍。這種通過“去革命化”“去英雄化”,達到“歷史虛無化”的胡編亂寫,陷入了非理性主義的泥淖,是對歷史的最大背叛。

  應當抵制倒退的歷史觀。從農耕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無疑是歷史的進步。工業現代化進程也確實給人的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文學家從簡單的道德層面,贊賞田園牧歌式生活方式的和諧,迷戀宗法制的社會文化結構,對工業現代化歷史進程表示不滿。有的作家對農民古老傳統的生存方式非常熟悉,卻以空乏的藝術手法,對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提出質疑,進行顛覆性描寫。他們迷戀昨天的夢幻,對過時的社會組織形式一概加以美化和詩化,否定農村社會變革的必要性。作家藝術家應當防止和克服陷入歷史倒退論的迷誤。長期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宗法制社會形態作為一種整體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體制,已經失去了歷史的進步性和合理性,從全局、主導方面和發展趨勢上說,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人類應當理性地、愉快地向飽受屈辱、充滿苦難的過去告別。

  應當消除幻想的歷史觀。人的解放和社會的變革應當理解為一種現實的運動和實踐。隻有依靠強大的社會實踐的力量,才能真正地實際地改變人的生態,推動社會的進步。一些學者和作家非常崇拜西方學術宣揚的語言幻想和審美幻想。從語言幻想方面來說,他們認為通過語言的重新編碼,改變語言結構,發動語言的人本主義革命,可以影響和促進現實生活的社會革命。實質上語言革命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重組語言,並不意味著使人的生態和現實生活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這是一種語言的烏托邦。從審美幻想方面來說,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中反映出來的,諸如“審美救贖”“審美烏托邦”“詩意地棲居”和“以審美代宗教”等提法,都帶有明顯的假定性和幻想性。美好的幻想並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幻想的勝利往往掩蓋和遮蔽著現實生活的失敗。這種蒼白、空洞而虛假的語言幻想和審美幻想,不可能照亮人們思想解放的正確道路。馬克思、恩格斯曾反對鼓吹人們在“純理論”和“純審美”領域中的“解放”,“認為這是幻想”。他們把反對這種幻想視為“世俗社會主義的第一原理”,是不無道理的。

  有詩雲:“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當代中國作家一定能攀登上藝術的高峰。攀登藝術高峰,關鍵在隊伍。有理想、有志氣、有信仰的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地意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職責。攀登藝術高峰需要培育擁有攀登藝術高峰能力的大師級作家藝術家。他們扮演著人類歷史的書記官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雙重角色。他們成長為文壇藝壇巨匠,需要經受時代變革的洗禮,需要接受人民的哺育,需要經過艱苦生活的砥礪,需要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無限風光在險峰。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作者簡介

  陸貴山,1935年出生於遼寧遼陽,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執教中國人民大學文藝理論50余年。著述300多萬字,如《藝術真實論》《審美主客體》《宏觀文藝學論綱》《人論與文學》《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潮》《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中國當代文藝思潮》《唯物史觀與文藝思潮》等。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和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分別授予“中國文藝理論突出貢獻獎”和“馬列文論研究終身成就獎”。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1日 24 版)

(責編:王倩、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