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向“戲比天大”的藝術品性致敬

李思輝

2017年04月21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向“戲比天大”的藝術品性致敬

  4月19日,96歲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徐派”藝術創始人徐玉蘭去世。至此,著名的“越劇十姐妹”中,已有9位與觀眾作別。

  1947年,尹桂芳、范瑞娟、徐玉蘭等10位年輕演員為了打破舊式老板的控制,籌建劇場、自由演戲,舉行《山河戀》聯合義演。后來,這10位女演員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獲得了“越劇十姐妹”的美名。某種意義上說,“越劇十姐妹”引領了越劇改革的潮流,代表了越劇藝術的高峰。不久前,老藝術家范瑞娟離世,如今又走了徐玉蘭,人們怎能不扼腕痛惜。

  “越劇十姐妹”專攻角色不同,大多各自開宗立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她們有一個鮮明的共同特點,那就是對藝術的虔誠和執著。以從藝70多年的徐玉蘭為例,從《北地王》到《西廂記》,從《春香傳》到《西園記》,都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她在越劇電影《紅樓夢》中的表演,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唱段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經典。盡管成就斐然,但終其一生,她始終把演戲、把觀眾看得重如泰山。

  “越是紅越是要虛心,越是要聽觀眾的聲音”“戲比天大”“做演員心裡一定要有觀眾”——徐玉蘭晚年常常對自己,也對學生們說。對此,她不僅言傳,而且身教。1997年,徐玉蘭出演《送鳳冠》裡的王玉林。戲裡王玉林有跪戲,當時已76歲的徐玉蘭既要不停下跪,還要唱念不停,台下的觀眾心疼不已,站起來喊“不要再跪了!不要再跪了!”可她仍一絲不苟地演完全場。“觀眾們是體諒我,但是我不能降低標准,做演員,心裡一定要有觀眾”,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的至真至誠、對觀眾的認真負責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嗎?

  “戲比天大”“心裡有觀眾”,說到底是戲德。我國傳統的戲德觀強調“藝品”與“人品”的一致性,慎於做人,嚴於從藝,珍重藝術,不苟營下品,是起碼的要求﹔一旦從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刻苦一生,是必修的功課﹔尊師、敬友、愛徒,恭謙共事、協力合作是行事的應有風范﹔把戲台看作“聖地”,不容半點輕慢,是從業的基本准則。正是這些培育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生生不息的內在精神,推動越劇乃至所有傳統戲曲藝術不斷向前發展。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時下的明星藝人對照學習嗎?

  目送大師遠去的背影,更應繼承其藝術的品性。不論時代怎樣變化,不論藝術形式如何發展,把觀眾、把藝術看得比天大,認認真真演戲、踏踏實實做人,不浮躁、不賣弄、不耍滑,永遠是從藝人到藝術家的不二法門。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