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評彈:做合格導師需從心從德從范

楊  斌
2017年04月20日04: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我國研究生教育進入向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思考研究生導師的責任與使命、辨析師生間“導”與“學”的關系,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研究生階段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導師具有指導研究生的資格與責任,是他們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重要引路人。研究生往往慕名拜師門下,隨其左右,共同度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學術生涯。這種導學關系較一般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更為密切。導師的才學、品性、價值觀等都會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影響學生,由表及裡,從近至遠。可以說,研究生導師的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系到最高層次高等教育的成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高校教師明確提出“四個統一”,即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應充分認識“四個統一”的重要性,珍惜導師榮譽、捍衛職業尊嚴、提升師德境界。

  先說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與普通教師不同,研究生導師的意義在於“導”,指導、引導,正是這一特點,“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就成為對研究生導師天然的內生要求。導師的特性決定了研究生導師的“教書”有更為廣泛的內涵:是不是通過“教”,讓研究生真正對學術和科研產生了興趣,有了發現問題的慧眼、解決問題的本事、探索創新的勇氣。是不是通過“教”,讓研究生變得更加自信、富有朝氣。是不是通過“教”,導師也獲得了有效的滋養,使導師的價值感更為強烈。而“育”則是貫穿始終的過程,是充滿愛的藝術。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應常常自問育人的初心是什麼,隻有銘記初心,才不至於忘了為什麼出發,才不會在教學上陷入教育的程式化和功利化當中。因此,要想做到教書育人相統一,研究生導師就要不忘初心、不斷提高修養、端正品行、拓展格局。

  再說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無一不靠言傳,言傳的精當有效、入木三分,需要導師長時期的修煉內功。同時,對於研究生導師來說,身教比言傳更為重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想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敬仰與追隨,研究生導師必須從方方面面為學生做出表率,做到知行合一。特別要說的是,身教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力行,還包含大量隱性知識:如科學精神、創新文化、學者底蘊等等,這些都要靠相濡以沫,靠導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從而使得導師的思想、學問、精神、作風不斷在學生身上滲透,積累,並隨著時間推移沉澱下來。我們看到很多學術界一脈相承並被后輩學人繼承發揚的典范,莫不是言傳身教統一的結果。

  再看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如果說前兩個統一是對為師者普遍意義上的要求,后兩個統一則進一步為研究生導師學術研究與學術指導提供了規范與指引。“潛心”,專一而深沉,學術的道路是用寂寞和執著所鋪就。問道,說的是學術研究的驅動力問題,是學術研究要做到學者內心的渴望和外部社會需求相統一,將突破學術圈內的專業難點和破解社會難題相統一,將學術創新的內在要求與國家所面臨的創新緊迫性相統一。當前中國有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亟待解決,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沒有任何意義,科學研究應該起而行之,研究生導師無論在自身的學術研究中,還是在指導學生的教學實踐中,都應該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立足中國、密切關注社會,用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有勇氣去挑戰並解決問題,讓研究和實踐相互促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最后說說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學術研究需要有寬鬆自由的環境,但學術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須在恪守學術規范的前提之下。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學術本身追求推陳出新,做到出“新”就要首先明確“陳”的邊界在哪裡,這也是學術規范對於創新的意義所在,“學術規范的調節作用培育了能夠結出創新果實的土壤。”沒有規范的存在,自由便失去了前提,“人們的創新便失去了保障”。研究生導師從事學術活動,應建立在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兩大基礎之上,這既是對自身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所指導的學生的行為示范。

  (作者系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0日 17 版)

(責編:王政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