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城市規劃,要有21世紀的眼光

李洪興
2017年04月10日04: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城市規劃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總能牽動人心﹔城市建設要想看到“詩與遠方”,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依托

  

  走進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邁向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草案公告”系列展板,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要建好首都,更要建一座宜居的城”“古都風韻,現代時尚,高樓綠地,區域互聯,祝規劃早日變成現實”……公眾留言簿上的句句話語,刻寫著人們對城市美好未來的真誠期待。

  城市規劃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總能牽動人心。近日,河北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持續引發社會熱議。京津冀地區將崛起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令人無限憧憬。對於雄安新區,中央明確要求規劃好再開工建設,不留歷史遺憾。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歷史經驗表明,城市建設要想看到“詩與遠方”,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依托。

  有人說,“所有的城市都是瘋狂的,然而是華麗的瘋狂。所有城市都是美麗的,然而是冷酷的美麗。”做出一份好規劃,葆有長遠眼光和歷史耐心,才能讓棲居的城市變得優雅而美麗。事實上,“大城市病”也往往源於規劃問題。隻規劃當前不考慮未來、隻容納存量不兼顧增量,甚至一張藍圖不能繪到底,就免不了要承受城市病的疼痛。從這個意義上說,拉開距離眺望城市,規劃才能精准對焦﹔站在高處俯瞰城市,規劃才能興利除弊。從增加綠色到疏浚水脈,從建設景觀到展示文化,從優化空間到人城互動,城市對美好生活的承載,不僅要躍然於紙上,更要屹立在大地。

  城市規劃服務於發展,更要引領發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尤須銘記“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讓規劃理念和建設理念同步升級。一位規劃專家感慨,城市規劃往往會考慮一個區域的未來發展空間,進而在交通和配套布局上留出余量,但有關部門則會質疑“這個地方既然沒人去,為何還規劃”。的確,由於規劃具有前瞻性、周期性等特點,城市規劃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難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我們不能隻習慣於“哪裡需要建設哪裡才做規劃”的思維,而要更多樹立“哪裡有了規劃哪裡得到發展”的理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城市規劃,沒有一寸土地是沒用的,就看如何發揮最大效益,而最終效果要靠群眾滿意度來衡量。說到底,城市規劃必須發揮協同力。謀劃城市未來,不能每個部門各搞一套,甚至規劃打架﹔解決城市住房問題,不能只是規劃部門描繪藍圖,其他部門置身事外﹔激發城市群集聚效應,不能龍頭城市做大做強,其他城市“感覺被掏空”。小到職能部門的協同作戰、多規合一,大到城市群、區域聯動,城市規劃建設不僅應實現內部自洽,更要致力於發展一體化,讓居民不斷增強獲得感。

  “時間在炫耀他的目光,企圖看穿我們能走多遠”。一座座城市,何嘗不是時間的作品。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並將之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我們的城市就能真正讓生活更加美好。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0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