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

趙霞

2017年03月07日13:4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在知識化、數字化時代,知識是社會財富的巨大源泉,知識分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國當前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面臨改革舉措落實、經濟下行壓力、產業轉型突破、環境污染治理等諸多難題。這些難題的解決,無一不需要知識分子的智慧和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所強調的,“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其實,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知識分子的成長和發展。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獨具特色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理論。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們尊重知識分子是完全應該的,沒有革命知識分子,革命就不會勝利”﹔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一具劃時代意義的“兩個尊重”的思想……而這次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創新性地提出“領導干部要善於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對知識分子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這是總書記對領導干部的期待、告誡,更是要求。

同知識分子“交友”,領導干部首先要對知識分子有正確的認識。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較高、知識比較豐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學有所長、術有專攻,某個領域或者行業的專家,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始終銘記“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的訓誡,尊重知識分子,相信知識分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知識分子發揮出更多的光和熱。

摯友,指的是交情深厚的朋友,講究的是真心實意的交往。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對知識分子真情關懷、真心幫助、推心置腹,充分尊重知識分子的工作特點和規律,積極聽取知識分子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有利於知識分子干事創業的體制機制,發揚學術民主精神,營造出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學術氛圍。諍友,指的是能夠之言規勸的朋友。無論是待人處世還是治國萬邦,“諍友”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掌握公權力的領導干部而言,身邊的“諍友”能夠起到及時的提醒和監督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決策失誤、行為“出軌”。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正確對待知識分子的批評,“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以虛心寬容之心讓知識分子敢說話、多批評,推動工作和決策科學。

所以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善於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