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明星片酬一直在飛”,幾人歡喜幾人愁?

徐劍鋒

2017年03月01日09:51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明星片酬一直在飛”,幾人歡喜幾人愁?

高片酬無形中壓榨了影視劇的創作、制作等費用,各種五毛錢特效、“爛片”充斥熒屏也就不足為怪了。

“2016年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的片酬!”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17SMG制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主題演講伊始就拋出了猛料。主講嘉賓直指資本燒燙的電視劇市場之病根,高片酬壓力下制片成本大幅提升,衛視失血甚至賣血,但並非大肆燒錢的大劇就是藝術品質良心之作。(見2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

明星片酬屢創新高,並不是新鮮話題。譬如,改編自網絡小說的電視劇《如懿傳》,號稱男女主角片酬合計超過1.5億元﹔4年前一線明星一集電視劇身價20萬元,如今70萬元才是“基本工資”。 是誰讓明星的片酬一直在飛?影視劇要有賣點,無論是投資方還是購片方,當然首選有人氣人緣的“明星臉”。對影視大腕來講,在頻頻遭“搶”的語境下,身價飆漲則是必然,更不乏一些演員“一夜成名”后耍大牌、漫天要價的。

有數據顯示,主要明星片酬佔到一部劇投資50%以上的劇不在少數,更有甚者比例高達70%。一方面,盡管明星“一分價錢一分貨”,但疲於“奔命式”地拍戲,就算是高片酬,也難保影視作品高品質、高票房﹔另一方面,高片酬無形中壓榨了影視劇的創作、制作等費用,各種五毛錢特效、“爛片”充斥熒屏也就不足為怪了。

明星片酬過高,無疑是影視業發展的一顆“毒瘤”。理性的影視市場應以“好作品”說話,必須讓演員薪酬回歸常態,須在解決影視劇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上下功夫。

作為政府部門,雖不應直接進行價格管制,但可以通過一定手段調節明星“天價片酬”導致的市場失靈現象。比如對商業大片和小成本影視劇制定不同的稅率,強化片酬征稅,利用補貼等政策保証中小成本影視劇的生存空間等。

整飭影視發展格局與秩序,讓熒屏選擇趨於理性健康、讓明星片酬回歸合理區間,這是市場的期待,也應成為職能部門最緊迫的任務。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