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奚落林妙可就是在奚落我們自己 

路中林

2017年02月22日09:14  來源:南方日報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走紅的林妙可今年參加北京藝考,然而2月16日其在北京電影學院初試中、2月20日又在中央音樂學院藝考初試中相繼落榜。遭受如此打擊,本應獲得鼓勵和安慰,但林妙可卻受到了狂轟濫炸般諷刺與奚落。

一些網友對自己行為還挺理直氣壯。在他們看來,自開幕式假唱被揭發后,林妙可便成了一個“罪人”。他們相信,原本演唱並不出色的林妙可被推上前台,顯然是接受了不可告人的交易,正是帶著這種負面情緒,網絡上對林妙可的評價一直不高。更兼其本人資質一般,若下定決心成為演員,本該趁熱打鐵提升各方面素質,然而除了接拍廣告和商業片外,表現實在不盡如人意,種種“不上進”為網友批評她找到了新借口。如中央音樂學院初試當天,面對採訪鏡頭,林妙可搖頭晃腦地回答提問,個人的表情、動作如何本屬自由,有網友卻抓住不放,趁勢挖出她的一堆黑歷史,兩次落榜更被不少人嘲諷為“一手好牌打到稀爛”。 

林妙可果真需要對這一切負責嗎?撇開童星身份,她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為了讓奧運開幕式達到最佳效果,導演們不可能一個個征詢小演員的意見,即便她在此之后獲得了“名”和“利”,但在假唱風波中她同樣承受著最大壓力。林妙可母親曾抱怨女兒到初中才能獨自過馬路。這要怨誰呢?她本人就難辭其咎,作為母親,她不該深刻檢討一番自己的教育方式嗎?有記者曾採訪林妙可的同學,受訪者表示其幾乎沒有朋友。不過有另一則消息則表明,在假唱被披露后,林妙可曾被同學拖著馬尾辮欺負。無人自甘孤獨,林妙可的孤僻絕不是“一廂情願”造成的。如果不是因成名過早被無節制地消費,她和其他孩子本沒有太大差別。

誰不曾經受過誘惑呢?區別隻在於誘惑大小和被誘惑者定力不同而已。回憶那場假唱風波,我們可以指責其父母缺乏強大定力,為眼前利益折損了女兒的人生。可作為凡夫俗子,屈從誘惑,無意中放棄了正確的信條或許難以避免,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及時懸崖勒馬。誰不曾面臨成長的煩惱呢?突然間想掙脫一切束縛、懷疑人生前路渺茫,不知道自己存在於世的意義何在。但每個人不都是從煩惱中走過來的嗎?煩惱意味著個人發現了成長的障礙,意味著一個人開始調整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曾直面煩惱的人生不配稱為人生,不曾親力親為克服煩惱、障礙的人生是殘缺不全的人生。兩次藝考落榜,充其量只是林妙可生命中微不足道的小風波,區別僅僅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在親友充滿善意的目光中走出了焦慮和自責,林妙可卻遭受不盡的冷嘲熱諷。誰不曾為自己的社交感到不安呢?不知如何與人交往,對陌生人懷抱恐懼,卻又渴望進入陌生人構建的新世界。林妙可對同學的無所適從,是人之個性養成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區別僅僅在於,絕大多數人很快就能擺脫這種無所適從的狀態,林妙可卻由於諸多原因被長期困在這一階段。除卻童星的光環,她經受著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煩惱、困難,她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嘲諷、挖苦她不啻是嘲笑我們自己。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明星光環對於現在的林妙可還太過沉重,精心為其“謀劃”的父母應幫助她卸掉這一重負,其本人也需重新認識自己,努力做一個獨立的人,而網友,最好放下非理性的憤怒、學學如何善待他人。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