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開學了。很多家長都在忙一件事——給娃的課本包書皮。許多爸媽開始在朋友圈吐槽:這一定是世上頂枯燥乏味的事。(2月15日的《揚子晚報》)
包書皮成了開學后大家們的“必修課”,導致怨聲載道。但換個角度講,把這個機會讓給孩子,或許在開展素質教育。並且最好不是自己包,而是教孩子學會包書皮,別讓孩子失去一次自我學習與體會的鍛煉機會。
也許包書皮是件小事,微不足道,但把這種小事利用得好了,就可以改變孩子依賴性強、沒有責任心、沒有自信心的毛病,使孩子由“我替你做主”變為“我自己做主”,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同時,教孩子自己學會包書皮,不僅能增強其動手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環保、節約意識,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更重要的是通過包書皮這個過程,能夠與孩子進行親情交流、溝通,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能夠教育孩子愛護圖書,珍惜知識,懂得文化﹔能夠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做一個愛讀書的有用之人。
鼓勵孩子自己包書皮,不僅是為了節約多少錢,關鍵是灌輸一種節儉辦事的意識。因而,這種“寓教於包書”的教育過程,收獲的不僅是錢財、技能、知識、道理,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從這個角度上講,素質教育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就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天天講要開展素質教育,不妨從讓孩子自己包書皮做起。
當然,為鼓勵孩子自己包書皮,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舉辦開學包書皮比賽,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包書皮。這樣真正讓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做主,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