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拯救閱讀 需警惕“電子疲勞”

彭  飛
2017年02月16日04: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通過深度閱讀守護知識的溫度,避免“電子疲勞”,是重要的時代課題

        

  發現一本好書,是買紙質版還是買電子版?兩種選擇是否常令你感到糾結?

  早在201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洛龐帝就曾預言,紙質書將在5年內消亡。然而7年過去,預言落空,“劇情”甚至有些反轉。最新數據顯示,去年英國紙質圖書銷售額增長4.9%,銷售量增長2.3%,連續第二年上漲﹔美國紙質圖書銷售額增長3.3%,連續第三年上漲。看來,數字化的巨浪,並沒有一下子掀翻紙質書這艘小船。

  信息時代帶來的“電子疲勞”,或許是不少人重拾紙質書的一個重要因素。“上班看大屏幕,下班讀書看小屏幕,就怎麼也讀不進去”,這是許多白領的真實感受。長時間盯著屏幕,會令眼睛感到不適﹔終日在各類顯示屏之間切換,心裡也難免感到某種倦怠。與此同時,互聯網在為人們帶來即時資訊、海量信息的同時,也讓快速瀏覽替代了深度閱讀。從“勞形”到“傷神”,數字技術雖然極大拓展了人們的閱讀園地,也確乎容易催生一種閱讀焦慮。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視力,在一定意義上,紙質書具有更為豐富的文化意涵,所帶來的文化體驗也難以替代。捧起一本厚重的實體書,往往能帶來更明顯的閱讀儀式感。無論是觸摸書本質感、品評封面裝幀,還是以書會友、以文交心,在科技發展迅猛的現代社會,傳統的書香仍具有獨特的魅力。

  當然,作為科技進步的產物,電子書極大方便了人類知識存儲與傳播,所帶來的便利也是傳統書籍無法比擬的。面對數字化的大趨勢,如果一味囿於傳統閱讀而抵制數字閱讀,難免會容易陷入一種文化保守心態。應當承認,電子書越來越多地取代紙質書,已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但如何在享受“數字化福利”的同時,更好地通過深度閱讀守護知識的溫度,警惕並有效避免電子疲勞,或許是更為重要的時代課題。

  實際上,對更好閱讀體驗的探索從未停止。迎來120歲生日的商務印書館,在山西和上海開設兩家高校閱讀體驗中心,強調營造閱讀氛圍、優化閱讀環境,將實體書店擴展為文化交流的公共空間,打開了深度閱讀的嶄新維度。全球最大的圖書電商亞馬遜公司,從2015年開始逆勢而上,布局多家實體書店,根據電子書閱讀情況上架紙質書,線上線下相輔相成,取得了不俗業績。對普通讀者而言,大可根據時間、場合、書籍的不同,自由選取靈活的閱讀方式,以實現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優勢互補。

  回溯人類文明發展史,從竹簡到羊皮,從紙張到電子墨水,盡管書籍的材質一直在變化,但人類對知識的渴望、對智慧的追求卻始終如一。當閱讀的方式與習慣因時而動、與時俱進,更應對閱讀的心態保持一份警覺。正因此,消除電子疲勞,也許我們應當多從內心尋找藥方。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6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