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婆婆”,婆媳如何能不親密?

楊朝清

2017年02月14日14:5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我跟我婆婆說,帶你去紋個眉吧,讓你成為最美廣場舞大媽,咋樣?”最近,江蘇蘇州市一位80后媳婦在朋友圈裡更新了這樣一條狀態,婆媳之間的親密關系一時間羨煞了旁人,不僅收獲無數個贊,朋友們紛紛留言評論夸她是個好媳婦。(2月13日《揚子晚報》)

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當下,婆媳關系從某種意義上成為最難處理的家庭關系﹔婆媳關系成為家庭矛盾的代名詞,讓不少人傷透了腦筋。不論是消費觀念上的分歧與沖突,還是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差異,抑或受教育背景、文化格調、審美品位上的區別,婆媳之間的 “代溝”如果不想辦法消弭,甚至會演化為鴻溝﹔一些婆媳處於對立、排斥的兩極,“互相傷害”。

美國社會學家羅納德·博特認為,在社會網絡中存在著一些“結構洞’,用於連接兩個難以直接發生關聯的關系人。婆媳關系既沒有先天的血緣關系,也沒有后天的契約關系﹔缺乏社會聯結紐帶的婆媳關系,更需要兒子、丈夫這一“結構洞”。兒子、丈夫猶如潤滑劑和黏合劑,直接影響著婆媳關系的成色與品質。

在年輕人的朋友圈裡,老年人的身影通常很少出現﹔稀缺而清新的“朋友圈晒婆婆”,讓我們見証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婆媳關系。媳婦主動地、頻繁地在“朋友圈晒婆婆”,顯然並非是為了“博眼球”,而是發自心底對婆婆的感激和認同﹔這名高情商的婆婆,用出色的角色扮演,縮減了婆媳之間的距離感和隔閡感。

伴隨著社會變遷,婆媳關系不再是那種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而是更加平等自主﹔一些婆婆自說自話、先入為主的“我是為了你好”,往往會遭遇更多的阻力乃至對抗。在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的裹挾下,一些婆婆的“好心好意”,卻遭遇了媳婦的“不領情”“不買賬”。

這位高情商的“中國好婆婆”,不僅無微不至地照顧媳婦,還能夠做到“想媳婦所想,急媳婦所急”,顧及媳婦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能夠換位思考的婆婆不僅得到了媳婦的肯定與認同,也讓兒子免除了“夾板氣”的煎熬與痛苦。面對媳婦一些不好聽的話一笑而過,對媳婦的缺點從不計較,反而在外人面前夸媳婦的種種優點﹔這樣的“美人之美”融化了媳婦內心深處的堅冰,拉近了婆媳之間的距離。

婆婆的“美人之美”不僅裨益了媳婦,也讓自己從中受益。被婆婆打動的媳婦,也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婆婆,“朋友圈晒婆婆”就是其中的一種渠道。“朋友圈晒婆婆”的成本並不高,卻讓婆婆得到了一種精神慰藉和激勵,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美人之美”。隻有學會和他人相處,提升對愛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婆媳關系才會從疏離走向親密。

(責編:王倩、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