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廈門公共自行車損毀嚴重,都是外來人惹的禍?

農夫

2017年02月09日14:0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今天一早,就從微信上看到,投放不久的廈門公共自行車損毀嚴重,其損毀的方式,五花八門﹔受損的程度,從缺胳膊少腿,到被肢解得體無完膚的,都有。

更損的是,有人大言不慚地在公共自行車上留言:“私人專用,勿掃走”﹔有的把車牌刮得讓別人看不見,隻有損者自己才知道這車的密碼﹔還有長者對著自己的小孩喊道“快把小黃車放到樓道裡,不然,明天你就沒得騎了。”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如此不文明且惡劣的行為,何以會屢屢發生在廈門這個美譽度很高的全國文明城市?有一種說法是,這些年廈門外來人口太多。但,這不是理由。

且不說,沒有事實和數據表明,干這些損毀城市形象事的人都是外來人口,即使有,也不能簡單地指責和怪罪外來人口。

文明不是盆景,而是百花園﹔文明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文明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文明不僅是結果,更是過程。

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對城市文明的培育、呵護,負有主體的責任。外來人口多,廈門不是特例,廈門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涌入了很多的外地人。外來人口來到廈門,就是廈門人。如果真存在問題,加強管理、引導和教育,我們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隻要真的認真去做了,一定會有效果。怕的是,有關方面,對不文明行為的容忍度太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主動作為。更糟糕的是,把城市不文明的行為,簡單地歸罪於外來人口,更是一種懶政的表現。

前不久,筆者兩次回過廈門。作為一個老廈門人,直觀的感受,這個城市的文明問題,絕非公共自行車受損嚴重這一件。不能因為城市的大建設,就忽略其中的文明涵養﹔更不能因為外來人口多,就把他們當作城市不文明行為的“筐”,什麼都往裡面裝。

讓每一個來到城市的外來人口,都成為所在城市文明的參與者和建設者,這是城市管理者的職責,也是其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