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你的海洋意識有多強

劉詩瑤
2017年01月20日09: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民海洋意識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國家海洋事業的發展

  

  剛剛及格——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MAI)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各省市區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僅有60.02分,大約2/3的省份在60分以下。

  海洋意識,是指人們對涉海相關國防、生產、消費、科技、資源、歷史等方面性質、規律和作用的反映和認識。國民海洋意識剛剛及格,說明很多民眾的海洋意識淡薄,對海洋的關注、了解和實踐總體偏弱,與我國的海洋大國地位和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

  曾有一項針對某地區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版圖隻有960萬平方公裡,約300萬平方公裡的主張管轄海域面積被忘至腦后。從事海洋科技的工作人員更是心酸,他們曾被人反問“海洋不就是搞水產養殖的麼?要什麼科技含量?”即使是海濱居民,近海不識海的也大有人在,更別說遠離海洋的內陸居民了。

  毋庸置疑,海洋並非隻提供魚鹽之利和舟楫之便,也不僅僅是國土主權的一部分。地球上海洋的覆蓋面積約為71%,中國擁有約300萬平方公裡的主張管轄海域,海岸線18000多公裡。展望未來,這片藍色國土是國民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是生物資源、能源、水資源、金屬資源的戰略性開發基地。

  建設海洋強國,不僅僅需要強大的海洋經濟、科技等硬實力,還離不開海洋意識等軟實力的支撐。國家海洋局會同全國四部門聯合印發的《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國家海洋戰略必須扎根在其國民對海洋的認識中。

  盲目圍海造地、破壞紅樹林等事實說明,隻有了解才會理解,隻有理解才會愛護。一個國家海洋意識的強弱,普通民眾對海洋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國家海洋事業的發展。假如民眾的海洋意識淡薄,不僅不會支持國家對海洋事業的投入,也會對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發展規劃等涉海事宜持事不關己的態度。

  回望歷史,盡管中國人利用海洋的實踐源遠流長,但由於歷史上長期以農耕文化為主,“安土居業”的陸地意識始終佔據主導地位。曾有學者痛心地說,舊中國近代100余年,有海無防、有海無權、落后挨打、割地賠款。直到海防的節節潰敗,才改變了中國重陸輕海的陸地意識,讓許多有識之士樹立起海陸並重的海洋意識。

  放眼全球,世界海洋強國無一例外都極其重視國民海洋意識。美國要求所有國民要進行終身海洋教育﹔澳大利亞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增設了海洋教育的課程﹔日本更是把每年7月16日定為“海之日”,民間團體會舉行相關活動,讓孩子們學習水性、體驗海員生活、清掃海岸……

  不論是歷史教訓、現實需求還是海洋強國經驗,都昭示我們,提升國民海洋意識刻不容緩。當前,國家已經確立了建設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相關部門、地方和媒體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採取各種有效途徑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讓更多民眾認識海洋、親近海洋、熱愛海洋,並積極投身於海洋的開發、保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0日 20 版)

(責編:王倩、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