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韓春雨,不妨多給他一點耐心

陳進紅

2017年01月13日08:28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韓春雨,不妨多給他一點耐心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復國家知識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

  這張在網絡上被轉發的“視為撤回通知書”似乎間接坐實了韓春雨的造假,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雖然其專利代理人稱,“他們不答復原因是后續有一些專利的申請,會覆蓋這個專利。”

  但從網友的評論來看,輿論似乎已經一邊倒。就如一直關注該事件的方舟子所稱:“他們是不是覺得對專利局也無需自証清白?還是覺得已經被揭露是假的了,有專利也沒用了?”

  韓春雨無疑是2016年最受公眾關注的中國研究者之一。從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論文發表的一鳴驚人到如今面對的無盡質疑,從青年科技領軍人物到被聲討筆伐的學術造假者,他在這一年經歷了輿論對他過山車一樣的起伏。這期間,韓春雨一直堅持自己的結果是真實的,但並未給出原始論文之外的任何証明。

  關於韓春雨科研真假最近的報道是,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術》就該篇論文發表“編輯部關注”,提醒讀者人們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復性存有擔憂,此外《自然-生物技術》還發布聲明稱,將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對韓春雨論文的調查。可以看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韓春雨的研究還是一樁懸案。

  科學需要質疑精神,但過度的圍觀和輿論無益於前沿科學的研究發展。說白了就是如何正確圍觀,作為旁觀者、非專業人士看到這些並非基於官方調查結果的報道時並無判斷力,或許僅僅是被標題黨吸引就盲目接受。對於尚未可知的前沿科學研究領域,我們是否更應該保持一份理性冷靜的認知。不要把研究領域內的探討作為判斷依據,莽然下定論。

  在輿論的吵吵鬧鬧中,給韓春雨的研究一點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對科學的不辨真假。與此次爭議無關的美國喬治城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吳建永曾表示,科研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后才能做出最終結論,因為許多科研成果的影響因素復雜,需要時間才能辨別真偽。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公眾應給予研究者以更大的耐心。

  在當下的網絡語境時代,輿論的力量顯現出它排山倒海之勢,從韓春雨的捧殺到棒殺,可以理解“媒體需要熱點,大眾需要追星”,但當學術這一片領土被輿論攻破之后,還有什麼是輿論做不到的。

  而其實,在我們所有人的圍觀中,真正有責任和權力對成果開展調查的是研究者所在單位,以及為課題提供經費的資助者。如何在學術規范下尋找解決之道,這或許是擺在當下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