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靠什麼杜絕“泥做的腳”

李宗彥
2017年01月12日04: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來,在《法律的界碑》一書中讀到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腦袋是金子的,但他的腳卻是泥的”。話中所指,正是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不少人都知道培根在哲學史上頗負盛名,那句流傳至今的“知識就是力量”,更是婦孺皆知。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在政壇上的作為:培根曾任掌璽大臣、總檢察長、大法官等職務,位高權重卻屢屢受賄。

  古今中外,有“金子般的腦袋”,卻因“泥做的腳”而脫離正軌者,不在少數。就拿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領導干部來說,不少人都能力突出、才干卓越,卻因守不住廉潔的底線,而葬送了大好前途。一失萬無,一旦踏入腐敗的深淵,不管能力如何,終究難逃黨紀國法的懲罰。

  對於黨和國家而言,培養一名領導干部不易。看著有“金子般的腦袋”者誤入歧途,讓人扼腕嘆息之余,也引人深思:領導干部靠什麼杜絕“泥做的腳”?想來,有這樣“三靠”。

  杜絕“泥做的腳”,靠的是不斷校正信念指針。在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裡,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坦言,隨著職務提升,年齡變大,看著商人們住豪華房子、坐豪華車、買私人飛機,思想就拋錨了,也追求像商人一樣的物質生活。這樣的獨白,道出了許多落馬官員共同的心路歷程。其實,所謂的“拋錨”,照見的正是心中的“指針”偏了方向。是為公還是為私?是為人民還是為自己?一旦“指針”偏了,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的陷阱,甚至觸礁沉船。相反,“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始終葆有這樣的理想信念,航線才不會跑偏。

  杜絕“泥做的腳”,靠的是同志間的真誠幫助。新中國成立后,開國將軍徐海東在遼寧大連休養。凡來人探望,將軍常問:“政治上犯錯誤沒有?經濟上多吃多佔沒有?生活上和老婆離婚沒有?”將軍夫人提醒說:“多年不見的老戰友,怎麼好這樣問?”將軍卻回答:“淨說好聽話,算什麼老戰友!”徐海東的“三問”,直接、尖銳,甚至可能讓聽者難堪,卻真誠真摯,飽含熱情,就像一針“預防針”。這樣的提醒多了,“泥做的腳”哪還有存在的空間?嚴是愛,寬是害。多一些將軍“三問”,少一些言行“藝術”,多幾句諍言規勸,少一點諱莫如深,才能讓貪腐的暗疾不沾身。

  杜絕“泥做的腳”,靠的是監督之燈長亮不熄。對於領導干部而言,監督就是一盞探照燈,把自己擺在監督裡,習慣在燈下工作,貪腐的病毒就無所遁形,“碰紅線”的思想就難以萌芽。而不受監督的權力則是通向腐敗的捷徑。給自己畫一個“特區”,拒絕監督、逃避監督,隻會南轅北轍,再好的金剛之身也會變得鏽跡斑斑,不堪一擊。說到底,監督不是“找茬”,而是“消毒”,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才不會讓自己絆倒自己。

  一文雖微,能污清白人格﹔萬金價昂,難收公道人心。常思當官為了什麼?我有幾個諍友?有沒有把自己擺在“燈”下?眼前才不會有迷霧,心中才不會染塵埃,才能真正杜絕“泥做的腳”。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2日 04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