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帶魚孩子”被網紅,邊界意識勿缺失

佘宗明

2017年01月09日08:21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帶魚孩子”被網紅,邊界意識勿缺失

  假若現在知乎上冒出個問題“突然成網紅是種怎樣的體驗”,那這兩天在微博上爆紅的“帶魚孩子”,興許能來個現身說法。

  因為一張“幼兒園老師讓學生帶一條小魚來觀察”的圖片,他成了2017年第一個網紅:隻因為圖片中其他孩子帶的都是小魚,唯有他帶的是一條幾斤重的鯉魚。一時間,在一片“心疼孩子”“求孩子陰影面積”“別人面前的是花鳥市場,他的是菜市場”的打趣中,這張圖被瘋轉。還有各路大神將那條魚PS成水煮魚、紅燒魚等,以“緩解”孩子的尷尬。

  就在昨日,事件真正的主角“帶魚孩子”的父親也出面了,他稱這事挺烏龍,因為釣的鯉魚難吃所以就給孩子帶去學校了。這引發又一波惡搞狂潮,好多網友或為鯉魚打抱不平,表示鯉魚不應受到歧視,或感慨幸虧這父親丟的不是鱷魚。

  不得不說,做網紅或做網紅背后的“男人”,是需要稟賦的。很多人為了紅而極盡炒作之能事,可有些時候,走紅靠的是“妙手偶得之”而非刻意為之,比如傅園慧,又比如“帶魚孩子”及其父親,都不做作的性子,卻自帶喜感,都沒有為了紅而炒作,卻因機緣巧合成了“流量擔當”。

  你可以為這看似莫名其妙的躥紅找到不少原因,如“一本正經地搞笑”中的反差萌,如作為段子梗的易感性,但毋庸置疑,對作為素人的“帶魚孩子”及其父親來說,成網紅完全就是個意外。跟那些臉型如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玩直播刷關注度的網紅不一樣,他們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也因如此,在“帶魚孩子”及其父親近乎被玩壞時,也有必要特別強調某些看似細微的常識——他們畢竟是“狀況外”的情況帶入輿論場中,而非有意地去搶佔頭條,他們極可能不會就此轉型走T台、上節目,靠曝光度過日子。所以我們可以玩我們的,哪怕再怎麼調侃,隻要不逾矩都沒事,但盡量不要打破他們生活固有的平靜,拉他們“陪侍”社會的圍觀熱潮和惡搞狂歡。

  這裡面尤為重要的,是對孩子的保護,包括不輕易暴露孩子肖像。回溯此事發酵經過:有老師覺得這事好玩,就發到了家長微信群﹔有家長又將其傳到了網上。在此過程中,無論是涉事教師還是將圖傳上網的家長,或許都有些輕忽大意:他們可能並未考慮到照片外傳后的海量關注,所以完全未對孩子面部特別是眼部進行模糊化處理。雖然“帶魚孩子”只是露了個背,可旁邊幾個孩子卻面部表情都很清晰。

  這未必會導致什麼堪憂的結果,但未做保護性處理就傳出,本身就欠妥。現實中,不少人動輒將孩子照片不處理就外傳的現象,並不少見。有些人忘了起碼的邊界意識,那就是不可擅作主張地傳播具有辨識度的孩子照片,否則涉嫌侵權。這不是無謂之憂:很多照片都可能流入公共場所,但其引發的鏈式反應又未必像這起事件那樣,基本上都是網友對涉事孩子的善意打趣,倘若某些孩子因此被惡意攻擊、被蓄意人肉,遭到了傷害,那不作處理就傳照片的行為難辭其咎。

  對這場風波而言,孩子未打馬賽克的照片是怎麼流出來的,或許無人關心。可就保護孩子視角看,多點對不侵犯孩子權益的邊界意識的提醒,不是什麼壞事。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