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麗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紹雄公開表態,如果龍石溪消除不了劣五類水,我將趴下去喝水。如今,那龍石溪消除劣五類水的任務是否完成?2016年12月29日,記者跟隨丁紹雄等人,再次來到龍石溪,穿著雨鞋,踏入河道中,沿著龍石溪水質改造工程從上游走到下游,查看水質情況。丁紹雄當著記者的面捧起溪水往嘴裡送,喝了很多口。(1月3日《都市晨報》)
“官員喝河水”遭遇的是質疑聲聲。有人說,又來了一位會作秀的官員,喝河水何必當著記者的面。有人說,喝了一口河水,即使有危害,危害也不大,敢天天喝嗎?還有的說,“官員喝河水”並不能証明治理的效果就達到了要求,還需要科學檢驗。
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如果非要鑽牛角尖,非要說這是一場作秀,那麼,我想這樣的作秀多些又何妨?
按照當地環保部門的說法,經過了治理,這些昔日污染的水源已經達到了治理的標准。按說,這位官員昔日許下的承諾是:如果不達到治理的標准就趴下去喝。既然已經治理好了,也就不需要喝了。這個時候還非要當著記者的面去“喝河水”豈不是作秀?是的,我們不能排除他作秀的嫌疑,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官員喝河水”也是一種治理污染的自信。
龍石溪曾多次被省市媒體曝光,水質長期處於劣Ⅴ類狀態,是開發區的當地環保的長久之痛。昔日的污染確實是一個傷痛,是一個事實,但是難能可貴的在於知錯就改,而不是某些官員的強詞奪理,而不是某些官員面對污染的水說出“沒有危害”的話語。一個地方的水源污染不是一任官員的事情,污染是長期造成的。我們對於官員的理解,取決於他面對問題的態度,是積極治理還是狡辯三分?很顯然,在被媒體批評之后,這位官員的治理態度是積極的。
他給當地工業企業下了死命令,要麼你關停,要麼你治理,總之不能再讓污染的水禍害百姓。就是憑借著這樣的決心,當地水污染的問題得到了真正的治理,環保局較真了,污染企業不敢了。昔日污濁不堪的水變得清澈見底了。有了錯誤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用一個錯誤掩蓋一個錯誤,更可怕的是不願意承認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歡迎“敢喝河水”的官員。
也許治理后的水源未必就真的“喝了無害”,但是我們從這位官員喝河水的舉動中,看到的是治理污染的決心,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最好的金山銀山是青山綠水”的環保理念。
當然,面對網友對於“官員喝河水”的質疑,打消質疑也不能完全指望“敢喝河水”,應該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水源質量的檢驗,讓老百姓真正看到治理的效果。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治理的成績不出現污染的反彈。
多些“敢喝河水”的官員是生態之福,何嘗不是秀美家園的在前方?“官員喝河水”不僅是作秀還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