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鼓勵社區養老 需先增加服務

丁慎毅

2016年12月29日09:47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鼓勵社區養老 需先增加服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居家養老有向社區養老轉移的趨勢。但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嚴重滯后於日益增長的需求,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北京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即將面臨養老問題,鑒於大部分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的現實,市政協委員王靜建議,進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12月28日《北京晨報》)

  類似的問題不僅出現在北京,也是全國的普遍現象。因此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確實具有普遍意義。

  社區養老相對於居家養老而言,具有更大的物理空間和更多的服務項目﹔與機構養老相比,具有更近的物理距離和關系距離。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居家養老有向社區養老轉移的趨勢。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嚴重滯后於日益增長的需求,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項目總體較少,創新服務產品不多,服務手段落后。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過程,在推進過程中,不妨先給社區養老加一份套餐。

  首先,要給社區養老加一份“抱團養老”餐。所謂“抱團養老”是指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比如同學、戰友等走到一起,組成互助小組的形式,相互照料,出現問題或有意見分歧時可群策群力,討論協商解決。這種方式在一些地方開始流行,還屬於新生事物,需要社區幫助這些“養老團”制定相應的制度公約。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這些人必須住在同一個社區才方便。這就需要加第二份餐——“自願換房”餐。一些老人住在不同社區,對於有“抱團養老”或希望社區照料的老人,或在一個社區內適當調房,或不同社區內換房,形成一定的規模居住群,才能提高社區養老的效率。這項工作社區是做不到的,還需要政府來幫助。

  此外,還要給社區養老加一份“方便就醫”餐。都知道學區房價格高,現在又出現的一個現象是,醫院邊上的社區房價也在走高。很多退休老人都搶著來買這些房子,因為幾分鐘就可去醫院。

  最后,也應給社區養老加一份“互聯網+養老”餐。養老服務24小時熱線,目前在很多地方都已開通,以信息化網絡技術為支撐,以社區服務站及各類服務企業為實體網點,無論是訂餐、咨詢,還是請保潔、找急救,都很方便。在這個基礎上,社區可構建“互聯網+養老”的智慧平台,發展出整合社區資源、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新模式。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