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獎孝金”激活的,到底是孝意還是貪婪?

劉雪鬆

2016年12月05日09:05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獎孝金”激活的,應該是兒女內心的孝意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一點,可能對於蘇州市福星護理院來說感受更深一些。這家以接收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也為生命垂危患者提供臨終關懷和善后處理服務的民營護理機構,為了鼓勵病人的兒女多來探望老年病人,別出心裁地推出“獎孝金”,規定子女兩個月內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超過30次,就可獲200元現金抵用券。“獎孝金”現金抵用券,可以在繳納老人相關費用時抵用。

果然靈驗,看望老人的子女多了很多。護理院兌現承諾,為住院老人的227名子女發放了3萬多元的“獎孝金”。

然而好事的后背,是網友對於老人兒女幾乎一邊倒的唾罵聲。網友普遍認為,這些兒女不是為孝而來,而是為錢而來。往狠裡說,常回家看看,法律都沒能解決的事,一兩百元錢就把這些做兒女的搞定了,所以可恥的是兒女。

站在道德高地的鍵盤俠們,之所以義憤填膺,可能最大的問題是混淆了護理院與養老院的基本差別。從蘇州這家護理院的相關資料來看,這家民營護理機構,其實是一家醫療衛生單位,接收的老人中,很多是中風后遺症、植物人、癌症晚期、老年痴呆以及各類重症手術之后需要長期臥床、康復及其他生活不能處理的患者。從大概念來說,應該屬於臨終關懷的護理服務性機構。

兩個月一兩百、兩三百元的“獎孝金”,對於探望老人更勤快的兒女來說,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最重要的還是這種激勵方式,撓到了做兒女的心底裡最柔軟的地方。與其說這些做兒女的,看重的是這一兩百、兩三百塊錢,不如說是看重了這個被錢所激活的孝心善意。畢竟這個錢還是要用在老人身上,它喚醒兒女重視孝道的意義。

有網友表示,法律沒有激活常回家看看這麼一個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孝道,一兩百元就把這個事情解決了。這是有失偏頗的。這項法律法規明確之后,至少在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身上,對於常回家看看,意識是肯定增強了。我們不能因為不常回家看看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個體身上表現得依然突出,就否定這個法律文本的意義、否定天下所有做兒女的孝心。同理,我們不能因為蘇州這家護理院的一個激勵孝心的方式產生了效果,就把所有的效果都歸功於金錢獎勵的杠杆作用,這也是相當武斷的。

在“獎孝金”激勵作用下,從此更多地去看望老人的兒女,不僅不是像我們一些網友所指責的那樣可恥,反而是同樣可敬的,可親的。他們不缺這點錢,但他們意識到自己缺少了盡最大努力與孝心去關愛老人的這個本應不該淡卻的意識,這不是他們不怕法律、貪愛一兩百元錢,而是在法律的文本落地過程中,其實我們還有更多更好的辦法,去激活兒女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孝心與愛意。是我們這個社會,還沒有真正找到更令人喜聞樂見的、激活兒女孝道的方式方法。這才是我們整個社會需要用心去思考的一個命題。

蘇州這家護理院推出的“獎孝金”,它不僅為住在護理院裡的老人子女們起到了激活孝心孝道的作用,而且實際上,給了我們這個社會很多的啟迪意義。它表明,整個社會的孝心光靠一紙法律文本的標尺,作用是有限的。讓嚴肅的法律文本與活潑的激勵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社會元素都能參與進來,它能夠讓社會的孝道孝心,起到一加一等於二、甚至大於二的效果。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