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北京“活魚下架”,當以更充分回應安定人心

蘇秦

2016年11月24日14:2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11月23日,一則北京各大超市下架活魚的消息,瞬間驚動了朋友圈。有人証實,這幾天的確在超市看不到有活魚出售了。很快,一些微信群裡就出現各種議論和猜測:“提醒一下,北京的同學最近不要吃魚了。”

一般來說,無論在超市還是露天市場,經營者在商言商,不可能有生意不做,集體下架活魚,一定是遇到了什麼問題,或是聽到了什麼風聲。那活魚到底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諸多超市為何“不約而同”地集體下架?

職能部門很快發聲了。針對傳言,北京市食藥監局昨天回應,網傳北京市水體污染導致淡水魚污染的傳聞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屬於企業自主行為,北京從未統一下達停止銷售淡水活魚的通知。但這種說法仍未完全打消公眾疑慮,既然沒有污染問題,那活魚經營者聞風而動,這個“風”來自何方?難道是有其他質量或安全問題?

必須意識到,隨著社交工具不斷普及,信息傳播速度不是一傳十十傳百,而是“病毒式”傳播。在傳播過程中,一旦有人添油加醋,則可能出現消息失真或者變形,加重大眾疑慮。同樣應該看到,在這個傳播過程中,除了社交工具的自我淨化功能,以及傳播者多加思忖,更需要權威部門及時發聲、充分釋疑解惑。

作為北京市食藥監局,從自身職能來講,已經做出了該有的表態。但百姓心中還有不少隱憂急需得到解答。比如,大家感受到的並非“部分超市停售”,而是“基本全部停售”﹔寒冷冬日裡,為何農貿市場依然在賣,而購物環境更好的超市卻停售?“企業自主行為”的原因何在,是今后在超市裡都買不到活魚了嗎?諸如此類的信息不對稱,應該由其他或者更綜合的部門出面進一步充分解釋清楚,用帶有邏輯的証據,和更加翔實全面的信息,瓦解不實之言,廓清公眾猜疑。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和突發公共事件等重點事項,要及時發布信息。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有關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主動發聲。從中不難發現,回應輿論事件一是要快,二是要權威充分披露信息,三是要有負責人出面。

據悉,北京市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常年達9成以上,無論批發市場還是相關超市都在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即使這樣,此次事件已經,並正在繼續考驗政府部門的突發事件應對和輿情應對能力。但願“活魚下架”事件能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在信息公開方面更科學,也期待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制度更有效,讓民眾可以無憂地想吃就能吃到安全放心的活魚。

(責編:董曉偉、趙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