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有媒體曝光江蘇省常熟市存在服裝加工作坊非法雇佣童工現象。21日晚,江蘇常熟官方對外通報,涉事作坊為無証無照作坊,作坊的工頭已經被依法控制,4名童工已妥善安置。經對全市一千多家工廠排查,共發現疑似8名童工。
“實拍常熟童工產業:被榨盡的青春”“血淚!中國服裝之都被爆買賣雲南童工,雲南娃好騙,打一頓,活干得快”……看看這些媒體報道標題,很多人肯定都想到了中學課文《包身工》。這些孩子好慘哪,好可憐哪,這些作坊老板好可惡啊,應該千刀萬剮。顯然,大家都是從道德層面來看待童工問題的。
確實,從道德層面看,這些十四五歲的孩子,應該坐在教室裡讀書才對,怎麼能出來掙錢呢?更何況,我國法律是明確禁止使用童工的。但是,轉念一想,這些孩子畢竟和黑磚窯裡的奴工不同,他們是自己選擇出來打工掙錢的。我們不能指望所有孩子都走讀書一條路,農村裡就是有很多孩子由於種種原因讀書成績不好,或者自己不願意讀書,那麼怎麼辦?
隻有兩個辦法,要麼出來打工,要麼在老家干活。媒體用“血淚”、“壓榨”這樣的詞,來形容那些在服裝廠打工的孩子,且不說他們多少還能掙到一些錢﹔但你真的以為,那些留在農村的孩子,不出來打工留在老家,就隻吃隻喝不用干活了嗎?大錯特錯。他們留在老家干的活兒,可能比在服裝廠還要多還要累。我們禁止使用童工,只是剝奪了他們勞動掙錢的權利,卻不可能因此讓他們免於勞動。曝光視頻中15歲的孩子,雖然還是法律意義上的童工,但以現在的營養水平,完全能夠勝任服裝廠的那些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悲慘”。
我想不出來,媒體的報道對於那些孩子來說,除了丟工作之外,究竟還能意味著什麼?所謂“妥善安置”,最終不就是把他們送回老家麼?可是然后呢?他們會接著去讀書,還是接著換個地方打工?真的留在老家了,他們就能輕鬆愉快地玩耍?趁早出來見見世面,對這些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很多小廠的老板,不就是早年出去打工,學到經驗掙到錢了,然后自己單干的嗎?
所以,童工問題不只是一個道德問題,他們只是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孩子選擇去當童工?因為沒有更好的出路。不是因為先有黑心老板,所以才有那麼多童工﹔恰恰相反,是很多童工自己想要打工,有強烈的願望擺脫貧窮,想要給自己找一條出路。因為法律禁止使用童工,那些不想讀書的農村孩子,找不到更好的打工機會,隻能去條件很差的小作坊,正規企業都不敢要他們。
一件事情簡單從道德層面來否定很容易,但是對被“解救”的童工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會對你的道德表示感謝,因為你讓他們失去了工作和收入,他們又得回到山村裡的貧寒生活,干那些不能掙錢還更加辛苦的農活。還記得中學讀課文時,都覺得“包身工”很苦很淒慘,但是你現在想想,那時候的中國是怎樣的現實,“包身工”至少有飯吃,如果他們離開“血汗工廠”,會否隻能流浪街頭?
真正要“妥善安置”童工,不是把作坊的工頭抓起來那麼簡單。重要的是,這些孩子該到哪裡去,去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