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高校體育設施應向社會開放

羅涵

2016年08月31日09:1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高校體育設施應向社會開放

  近日,有記者探訪14所在京高校發現,過半數的大學操場等體育場館對市民設有門檻,有的安裝門禁實行封閉式管理、限時限區域開放,有的實行入場收費,個別學校操場跑一次步就要10元錢。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剛需。當下,運動日趨普及,小區內簡單的幾個健身器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據今年6月份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到7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到4.35億人。如此龐大的體育鍛煉群體和鍛煉需求,體育設施和場館的緊缺必然是一個大問題。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我國大眾體育缺乏運動空間和場館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老舊社區固然沒有相應設施設備,就是新建小區,也常常因監管不力,圖紙上有的體育設施和用地往往在實施階段被改為商業用途。而另一方面,高校的體育設施,相對而言卻是比較齊備。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明確要求,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

  其實,早在1995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就已明確了“各種國有體育場地設施都要向社會開放”的要求。在一些發達國家,公立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他們通過立法明確規定。國內像北京的許多高校,在一段時間內,也曾經開放過體育場地,給周邊社區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開放之后回歸封閉,這期間固然有場地向社會開放須兼顧安全、管理和維護費用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和人的觀念相關,和許多高校依然將封閉等同於安全,學校設施學校說了算的舊觀念不無關系。

  高校體育設施開放在當下中國是大勢所趨,也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建設健康中國的必由之路。建構開放式校園,提高高校校園和社區之間的互動,本是未來高校發展的方向。至於如何解決管理和安全、損耗和維護的問題,國內外都有可借鑒的經驗。

  設施開放之后,一定會有許多的問題,但有問題就要著力於解決問題。如此,管理水平和開放程度才能提高,高校的人文精神和正向輻射作用才能得以彰顯。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