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深化改革,消除網絡強國路上的短板與障礙

姜赟

2016年08月09日10:1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短短20多年時間,從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如今我國已經擁有7億網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網絡零售交易額規模世界第一﹔世界互聯網企業前10強,中國企業佔4席……一連串了不起的數字,足以証明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然而,中國還稱不上網絡強國。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互聯網創新能力、信息資源共享、產業實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隱患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適應網信事業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還未建立起來﹔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我國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還很不平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領略到互聯網深刻影響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的生動景象與蕪雜亂象,讀懂了互聯網深刻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的復雜局面,看到了互聯網深刻影響大國博弈的力量對比的挑戰與機遇。對此,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認識清醒,高屋建瓴,正以智慧和勇氣開拓網絡強國之路

從烏鎮峰會到貴陽數博會,從國家信息化聯席會議到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清晰勾勒出了中國網信大戰略的輪廓,指出了網信事業承載的歷史使命,厘清了必須正確認識、把握和處理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建設網絡強國指明了方向。正是在“指路明燈”的引領下,今年7月27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正式公布,提出了網絡強國建設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同時從能力、應用、環境三個方面提出打造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三角形”,為未來10年譜畫了建設網絡強國的路線圖。

如何使網絡發展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如何以新的發展理念統領網絡發展?如何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如何在互聯互通、交流互鑒的同時確保安全可控,在資源共享、信息暢流的同時確保穩定和諧,在規范有序、互利共贏的同時促進繁榮創新……一系列待解的問題扑面而來,何以解憂,唯有改革

唯有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才能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方興未艾的信息化發展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光亮和希望。以改革推動經濟轉型,才能促進互聯網創新意識和傳統產業的工匠精神相結合,使新舊動能融合發展,並帶動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

唯有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改革,才能促使互聯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政府信息共享,就需打破部門利益、行業利益、本位思想。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審批制度、融資制度、專利制度等改革,鼓勵和支持互聯網企業成為研發主體、創新主體、產業主體,在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中不斷做大做強,成為創新驅動的重要生力軍。

唯有強化科研改革,才能把核心技術這一最大“命門”掌握在自己手裡。近年來,我們在核心技術研發上投的錢不少,但效果還不是很明顯。習近平指出,“主要問題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我們要通過改革,把管理過死的科研經費“活”起來、天女散花的科技項目“統”起來、科研經濟兩張皮“合”起來、匯聚天下英才“用”起來,才能實現技術上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隻有技術領先,我們才能更好的保障國家網絡安全,有效打擊網絡不法行為,並在國際規則制定中擁有更多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互聯網的發展,隻有堅持以人為本、造福於民,才能行穩致遠、基業長青。惟其如此,人民才會積極參與網信事業改革,擁護網信事業改革,為推動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出一份力,獻一份智,點亮一份正能量的光。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