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的小周給洛陽的王先生寄了一個hottoys超人玩偶和一張限量版海報,但將包裹交給中通快遞員當晚,小周竟在朋友圈發現中通快遞一名客服“晒”出被拆封的玩偶。兩天后,小周的朋友收到包裹后發現,珍貴的限量版海報不見了。對於客服人員拍照發朋友圈的做法,對方稱“他太小不懂事兒”。(7月20日《北京晨報》)
中通公司口口聲聲稱涉事客服“年紀小不懂事”。不知其究竟有多小,如果尚未滿16周歲,則中通公司涉嫌非法使用童工﹔如果年滿18周歲以上,就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取得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一切權利和義務,不能再拿“年紀小”逃避責任。
在未獲得容許之前,不隨便動用他人的私人物品,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成年人最基本的素養。而從法律上講,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收寄包裹時快遞員當場驗視內件,是法律基於快遞安全做出的規定,經發件人允許讓出部分隱私權。不過,當收件程序完成,包裹進入快遞流程后,快遞員就不能再私自拆開包裹,更不能將其晒到網上。
私拆包裹晒圖朋友圈,不僅是“不懂事”更是不懂法。《郵政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他人郵件。“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或者非法檢查他人郵件、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而對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八條,冒領、隱匿、毀棄、私自開拆或者非法檢查他人郵件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此外,該客服將拆封的玩偶晒到朋友圈,還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
面對記者的採訪,中通公司辯稱“他年紀小,不懂事兒”,無異於在推卸責任。快遞企業的職責就是,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快遞服務。基於此,企業應當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培訓,幫助其正確認識崗位職責,充分尊重客戶權益,同時從技術層面規范操作流程,確保包裹安全投遞,不出問題。私拆包裹,弄丟限量版海報,這不只是員工個人的事情,快遞企業也要為管理過失承擔責任。根據《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違反快遞服務標准,嚴重損害用戶利益,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全國上百萬快遞員,難免存在個別缺乏職業道德、見利忘義者,近年來快遞員私拆包裹的現象時有發生。出事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正確處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涉事企業認真調查,嚴肅處理責任人,向客戶誠懇道歉,賠付相應損失,同時改進管理,堵塞漏洞。
或許,在快遞企業看來,拆一個包裹,丟一張海報沒什麼大不了,但這種行為的背后,折射出企業對於客戶權益和法律規定的漠視。當下,快遞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客戶有用腳投票的權利。一個不懂事、不懂法的企業,必然會被客戶拋棄,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