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可追溯”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宗國

2016年07月19日07:4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據媒體報道,山東、上海、寧夏、廈門四地開啟追溯體系建設示范試點,乳制品明確要納入試點追溯范圍,未來一年半中央財政將投入7億元。這將是首次以省(計劃單列市)為實施主體,對重要產品開展追溯體系建設示范工作,較之以往,層級更高、更系統,這令公眾對追溯體系建設充滿了期待。

眾所周知,建設可追溯體系,等於給產品貼上“身份証”,令生產流通各個環節都有據可查。比如,消費者購買食品,二維碼一掃,便知食品從哪來、到哪去,監管實現了從田間到舌尖的串聯,還群眾一張健康餐桌。換句話說,可追溯體系是保証產品質量與安全的“推動器”,不僅可以讓消費者快速獲取產品生產流通信息,買得更加放心,也可以讓生產流通經營者的責任更加明確,推動守法經營。

從2010年至今,追溯體系建設正初見成效。具體而言,2015年4月食品安全法確立了全程追溯制度,“可追溯”第一次寫入相關法律﹔許多地市初步建成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網絡,發揮了有效監管的作用。比如上海在數起“瘦肉精”事件中,豬肉追溯系統發揮了及時、准確的追溯效用,為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查詢依據。然而,需要正視的是,當前可追溯體系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實踐過程中暴露的許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試點中找到解決良方。

有消費者反映,查詢不方便,信息不夠用,很多產品的追溯隻能查到產品名稱、生產批次等簡單信息,追溯成噱頭,價格太離譜,從蔬菜瓜果到豬肉牛肉,隻要“沾上追溯的邊”,價格就要翻一番甚至翻幾倍,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而對於企業來說,對“可追溯”接受程度低,錄入產品信息“報喜不報憂”,而且此項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技術,企業缺乏原動力,收效不明顯。凡此種種,可追溯體系的實際效果與老百姓的預期相差甚遠。

問題出在哪兒?表面上看,阻力在企業,缺乏長遠眼光,但這只是次要矛盾﹔往深裡究,主要矛盾還在於追溯標准不統一。比如,目前國家層面就有幾個部委在推動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不同體系之間的融合並不理想,各部門各自為政,信息缺乏共享。當前迫切需要把幾個食品追溯體系統一起來,協調有序推進,才算抓准了“牛鼻子”。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次試點省市任重道遠。最為迫切的應是,以問題為導向完善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制定重要產品追溯標准體系,為將來建設全國統一的可追溯平台提供“可靠樣本”。惟其如此,重要產品可追溯體系才不會只是“看上去很美”,才能發揮好追回行業安全、追回消費者信任的作用。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