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會系列時評之十三

人民網評:用新發展理念開拓東北振興新路子

宗國

2016年03月08日19:1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7日在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有一段互動令人印象深刻。習近平問道:“當地林業工人轉型,由木材採伐就地轉成生態保護的工人,難度大嗎?比例有多高?”代表團回答說,大約佔到50%的比例,會繼續加大轉型力度。接著,習近平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總書記從綠色發展理念出發,道出了黑龍江發展的優勢所在,關鍵就要看黑龍江如何去挖掘優勢。

客觀全面審視,黑龍江經濟從2013年起開始快速下滑、增長乏力。表面看是傳統工業產能過剩、外部需求不足、投資拉動減弱、人口加速流失所致,實際上是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集中爆發,是“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的集中顯現。實際上,這也是東北三省經濟發展的共同症結。然而,不管是黑龍江還是吉林、遼寧,其優勢仍在,有廣袤的黑土地、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煤炭石油森林資源。隻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就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這也是東北三省的共同的出路。

在這種情勢下,東北三省的領導干部盡管信心仍在,但不免眉頭緊鎖。有位當地官員曾坦言,“人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出在結構上。”可是如何提振經濟,探索中仍有迷茫。也有官員無奈表示,“我們能干什麼?高科技產業不是一夜之間能興旺起來的。”更有學者直指東北人懷念過去計劃經濟的美好時光,對政府扶持的依賴嚴重,直言“問題根深蒂固,但態度也更加頑固”。可見,東北對自己的病根是有清醒認識的。

從這個角度去品味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解決東北經濟發展的“良方”。比如,談到出路問題時,總書記表示,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談到發展定力時,總書記指出,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談到發展心態時,總書記強調,發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場環境下、競爭中求發展。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新的發展理念貫穿講話始終,體現了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的方法論與實踐論。

要知道,風不吹,雲不散,希望的陽光就難於穿透濃霧。“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宰相姚崇“崇實充實”四個字,力保盛唐馳久﹔深圳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崛起,拉開了“中國奇跡”的序幕……如果在困難面前手足無措,那再好的機遇都會拱手讓人。如果隻會說不會干、隻揮手不動手,山也還是那座山,難也還是那個難。一切辦法,隻有在實干當中才能找到﹔一切問題,隻有在實干當中才能解決﹔一切機遇,隻有在實干當中才能抓住。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意強調,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願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於干。”東北過去的輝煌成就,就是廣大干部群眾干出來的﹔未來的浴火重生,也離不開苦干巧干實干,東北人民理應有這樣的底氣與豪氣。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