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樓記--觀點--人民網
人民網

春秋樓記

趙獻東

2016年01月19日21:51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推薦
  • 字號

  許昌者,古許由牧耕之地,夏禹發起之所,曹魏基昌於斯,歷五千年文明之風塵,經十數代王朝更迭之枯榮,三國之故裡,中原之名城。

  城內有樓,創建自元至元年間(1271年),被刀光兵火、雨雪風霜之余,規模恢宏,建制儼然﹔重檐歇山,廊軒昂然,名曰“春秋樓”。《春秋》者,孔子之草創,五經之尊也,以一字褒貶為萬世法,為歷代碩學鴻儒所推重,三傳之作①,莫不法其體式,揚其洪波。樓以《春秋》為名,非有聖人之質與夫聖人之目者,則與其不相及也,樓之尊可知。

  然則,是樓非浮泛之命名,乃緣於關羽夜讀《春秋》之雅故,非后代向壁虛構者所可比擬也。當是時,曹氏虎踞於許,圖霸謀業﹔群雄環伺眈眈,連橫合縱。周公吐哺②,群星拱衛北辰③﹔契闊談宴,雲長感念舊恩④﹔秉燭達旦,昭彰禮信忠義。原其立意,實亦本乎聖心,文成武德,凝於春秋一樓。故非深知聖心者,無以得是樓之精神本體也。

  大哉乾元⑤,復關帝之故宅﹔兩院英風,列許州之十景﹔明清敷榮,致禮隆於往代﹔今日神州,香祭逾於先哲。春秋樓內,帝子偉岸,正襟危坐,美髯飄拂,書卷流香。滿室生輝,耀劍蠟之燭光⑥﹔丹青寫意,創竹詩之妙圖⑦﹔勒馬挺風,飛吳子之畫筆⑧﹔碧殿巍峨,著成甄之詩章⑨。誠所謂義不負心,忠不顧死,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者也⑩。結義坊內,三義閣中,君子亭畔,兩院之間,心如明鏡,千古昭然,彪炳日月,實曠代之休美,人神之同愛者也。

  予生也晚,身為許人,每懷長想,慕其聖德。月白風清之夜,徜徉一宅兩院﹔殿宇清虛之晨,徘徊雙重回廊。沐浴乾坤之正氣,仰望日月之精忠,追懷滿腔之義勇,神交萬代之英雄。爰作斯記,以志許昌之名勝佳話,以表關帝仁義忠信智勇之大美。往者悠悠,來者茫茫。斯樓永屹,斯美無疆。

  注釋:

  ①古人把《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②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③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見《論語·為政》。

  ④曹操《短歌行》:“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⑤《周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元之名,即本於《周易》。

  ⑥民間傳說,關羽和二位皇嫂被曹操安排同住一宅。曹操欲亂其綱常之理,僅送蠟燭一支。關羽揮劍劈蠟,分開使用,后日暢銷之劍蠟,即由此產生。

  ⑦傳說關羽留許期間,曾畫墨竹一幅,以寄托思念劉備之情,畫中竹葉紛披,藏詩一首:“不謝東君意,丹心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⑧春秋樓旁立有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所作《關帝勒馬挺風圖》碑刻。

  ⑨明代進士成镠曾作《許昌拜關夫子廟》詩:“巍峨碧殿魯靈光,傳是關羽舊寓堂。伏臘至今紛父老,粢盛全不間滄桑。通宵秉燭垂千古,大義經天著五常。禴祀每當風雨夜,時聞騰踏下長廊。”清代畫家王治安游覽春秋樓后,深受感動,遂作《兩院英風圖》,當時許州知州甄汝舟亦欣然命筆,在此畫上題詩盛贊關公之德:“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颍川。”

  ⑩西晉史學家陳壽評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見《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評曰”。

  (作者:趙獻東 中共許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責編:劉軍濤)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 觀點集粹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