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礼敬善行,助善意流淌(暖闻热评)

张  驰
2025年08月01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人物】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事件】前不久,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隆重表彰60个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其中,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点评】

  危急关头,你会如何选择?

  有一群人,即使面对生命危险,还是坚定地选择勇敢和正义,以善心行义举,救人于危难间。

  看到两名工人在污水井里晕倒,工程师蔡文不顾个人安危下井营救;面对落水群众,执勤的武警战士李林雨毫不犹豫下水施救,自己却不幸遇难;烧烤店里,云南回族姑娘马莲梅奋不顾身,夺下行凶者手中菜刀……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群体中,有退伍军人、武警战士,也有火锅店店主、保安员;有人是00后,有人已经退休。平凡身影挺身而出,感人至深,激励着更多人崇德向善。

  见义勇为,源自人们心中朴素的同理心与正义感。看见英雄、关爱英雄,是对正义最有力的捍卫。召开表彰大会,不仅是对英雄模范的崇高致敬,更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深情礼赞。当一段段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事迹广为传播,当一个个予人光明的闪亮名字被人们铭记,英雄模范的善意星光就能点燃每个人心中的善良火把,汇聚成整个社会的文明星空。近年来,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推进,“见义勇为勇士榜”“百姓英雄”等贴近群众的表彰形式不断涌现,助力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价值导向,让“弱者有人扶、难者有人助、危者有人救”成为社会风尚。

  让嘉德懿行蔚然成风,不仅需要道德倡导,更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免去行善者的后顾之忧。法律是最坚实的底座。被称为“好人条款”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百八十四条,除了规定见义勇为者自身权益受侵害时的保障措施,还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刑法则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个维度为善行义举“兜底”。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为见义勇为者撑腰、让施救者有底气。

  善行有时要付出代价,让行善者在不必蒙受损失的同时拥有足够的正反馈,也是激励社会向善的重要因素。山东考生姜昭鹏因救助休克同学错过了考试。经批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按规定启用副题,安排其补考。姜昭鹏还获得“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授予荣誉,到给予奖励金,再到实施精准帮扶、扶困助学、医疗救治等项目,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奖励等机制,为行义举的人们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支持。强化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实现“德者有得、勇者有荣、义者有誉、助人有福”,就能让更多人“愿出手”“敢出手”,让正义之花遍地绽放。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依法依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超过3万例、见义勇为人员近4万人,急公好义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厚。用健全制度护航正义,用高尚精神沁润人心,必能激励更多人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以点滴善举汇聚成磅礴力量,让和谐文明之光照亮社会的各个角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