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来论: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诈骗黑手

方 可
2025年07月23日09:28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22
小字号

“发一条短信,给一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加微信有免费游戏皮肤”“明星助理可以视频通话”……近日,北京市反诈中心发现多起未成年人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的事件。电诈分子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针对学生群体和求职者“下套”,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购金洗钱等隐蔽手段,诱使他们成为“电诈工具人”。

此类诈骗,针对性强、隐蔽性高,让人防不胜防。诈骗分子先是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暑期想赚取“零花钱”的心理,还有部分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有一份收入的心态,以“日结150元”“单次赚万元”“免费领巨款”等话术套路突破心理防线。然后再使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与“目标”进行沟通交流,慢慢“渗透”。在此过程中,电诈分子或是伪装成“线上客服”,发布所谓“购金任务”等兼职工作信息,实际引导青少年等打工群体群发“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诈骗短信;或是远程操控未成年人进行购金洗钱、转移不明资金等操作,让参与者在不知情中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对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受骗上当,深陷其中,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面临电话卡、银行卡被停用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有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话卡、银行卡等电诈手段和方式进行了明文规定,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均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面对这样的骗术,家庭和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反诈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醒未成年人如发现诈骗线索,或者怀疑兼职工作有问题,应及时向警方举报。执法部门应及时发布相关警示信息,强化监管与打击。

唯有社会各界多方协同筑牢防线,才能斩断电诈“链条”,让诈骗无处遁形。

(责编:舒雅、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