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全民参与,汇聚防汛强大合力


近期,贵州榕江县遭遇特大洪水,县域内多处低洼地带被淹,部分乡镇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群众被困。
危难之中显真情。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来了,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党员突击队来了,四面八方驰援的志愿者们来了……更令人动容的是,为了保障救灾人员吃上热乎饭菜,在榕江忠诚镇王岭村,当小喇叭里传来“带上菜刀,一起来村委会帮忙干活”声音时,群众自带工具,干得热火朝天。灾害面前,人人担当,展现了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无论是出现灾害预警还是汛灾已至,只要有需要,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救援队伍、电力工人、普通群众等,就会闻令而动。有的巡查堤坝,有的应急抢险,有的排险清淤,有的转移安置,有的后勤保障……不同的力量,不同的队伍,围绕着防灾减灾、保障安全这一共同目标,纷纷出力,在风雨中筑起坚实的堤坝。正因为大家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才能为应对极端天气、灾情汛情提供强大支撑。
防汛减灾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近年来,面对灾情,各地区各部门之所以更有能力、有条件应对,与不断织密的安全防护网息息相关。这其中,有专业部门的精准预判,有日常的防灾知识普及,有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面对灾害,不能被动承受,而要主动作为,特别要提高预警能力、避险能力、防范能力、自救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每个看似不经意的日常训练和专业积累,在灾情“战时”都能汇聚成“人定胜天”的力量。
全民参与不仅体现在抗灾救灾之时,更彰显在灾后重建。暴雨会停,积水会退,共建家园是更为重要的任务。修复受损的设施,修整倒塌的房屋,同样需要精心规划、用心建设。对农村来说,要确保农村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中少受损、不受穷,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和资源,为受灾地区注入发展的新活力。对城市来说,要以抗灾救灾为契机,进一步排查城市建设短板,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也需要更多专业力量。从专业队伍的参与到普通群众的互助,当大家都积极成为抗击灾害、支援建设的“守护者”,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好。
其实,回顾来时路,每逢危难之际,我们往往靠着万众一心、顽强战斗,取得了战天斗地的胜利。每一次来势汹汹的大考,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战役,都让我们重新理解了什么叫作“上下同欲者胜”,什么叫作“风雨同舟者兴”。正是一次又一次“拧成一股绳”,我们不仅战胜了汛灾、旱灾、震灾,而且进一步凝聚起不朽的精神力量。全民参与、齐心合力、通力合作,铸造的是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筑牢的是气吞山河的“人心堤坝”。
越是遭遇灾害,越要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只要大家真正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怕困难、敢于胜利,就无惧洪水肆虐,更无畏风雨来袭。
推荐阅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