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人民热评

人民热评:清理“套路招聘”,铲除网络黑中介

赵志疆
2025年07月09日16:4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22
小字号

当前,正值招工求职高峰期。以纠治各类网络招聘乱象为重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各地区深入开展2025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筛查出1196个公众账号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目前已按有关法律规定和平台运营规则采取暂停发布招聘信息功能等处置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越来越灵活的招聘市场上,职业中介发挥着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也闻风而动,他们为了牟取利益,未经行政许可、逃避监管,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其中,部分非法职介活动从线下迁移至网上,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公众账号、小程序和其他互联网群组等形式,常态化发布招聘岗位,开展职业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网络招聘服务,应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未经许可或未按照法律规定,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更是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近年来,线上黑中介日益猖獗,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空间更加隐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用户更加庞大。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发布招聘欺诈典型案例。其中一例是无中生有:春节后,多个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中国XX集团急招几万人,不限专业,基本报名就能进”等虚假信息,该集团官网对此发布严正辟谣声明;另一例则揭露了“招转培”陷阱:中介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打着高薪岗位、名企招人的旗号,引诱求职者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之后再以“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诱导求职者参加入职培训或职业技能培训等,收取高额培训费,培训结束后往往难以兑现承诺,严重侵害求职者权益。

远离形形色色的网络黑中介,需要求职者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一方面,面对各类以低门槛、高收入为噱头的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避免落入话术圈套;另一方面,在签订各类合同文件时,要仔细研读条款,逐项审核确认,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更重要的是,如果遭遇虚假招聘,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网络平台来说,有必要加强对各类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力度。在此基础上,不仅要将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黑中介列入“黑名单”,而且有必要将其实际控制人一同“拉黑”,以防其另起炉灶,卷土重来。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劳务派遣违法行为、非法职业中介活动、以职业中介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其他突出违法违规问题。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2日至31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线索。清理“套路招聘”,铲除网络黑中介,需要劳动者增强维权意识和参与意识,与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一起构筑起强大的劳动权益防护网。

(责编:樊美琪、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