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从实处建设节约型机关
北京市朝阳区 肖 飞
在日常办公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具、纸张、水电,是容易被忽视却又潜力巨大的节约切入点。运用好“精打细算”的思维和方法,合理安排各类资源资产用度和用处,能够实现对机关办公成本的有效控制。
铅笔和签字笔,做好收集归类,尽可能用到墨耗尽、水干涸,而不是用到哪儿丢到哪儿;打印文件,非正式公文可合理设置页面布局,采用双面打印,能让有限的纸张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办公室实行人走灯灭电关,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空调电扇常开不关”……
小小的节约举动,汇聚起来能节省不少资金。避免节约理念在落虚中落空,不妨从细微处做起,以精细化管理推动节约习惯养成。于机关单位而言,这是降本增效的良策;于社会而言,这是助力资源循环利用、守护生态环境的切实行动。
小事小节关乎作风。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引导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珍惜物力财力,积极培育和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党政机关从细微处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在小事小节上恪守节约要求,必能为在全社会形成节俭之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乐见“小蜜蜂”化身“啄木鸟”
重庆市沙坪坝区 赵杰昌
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摊贩占道经营,一名外卖骑手趁等餐间隙打开微信小程序,拍下清晰照片并填写相关信息,不到一分钟就把问题反映上去。前不久,广东珠海依托“珠海城市管家”小程序和“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吸纳外卖骑手参与城市治理工作,聘请他们为“社会监督员”。
城市环境安全有序、整洁亮丽,居民才能更舒心。但现实中,城市治理点多面广,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的区域和人群广,往往能敏锐感知到城市生活中有待提升的细节。他们平日里如辛勤的“小蜜蜂”,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如今在工作之余化身城市环境的“啄木鸟”,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消除治理的盲区、死角。与此同时,赋予他们基层社会治理“流动岗哨”的职责使命,也能帮助这一新就业群体收获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外卖骑手当“社会监督员”,是值得借鉴的有益举措。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不妨因地制宜鼓励外卖员、快递员等更多新就业群体参与优化社区治理、食品卫生监督、城市安全运行等工作。制订完善相关奖励激励机制,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提供便捷条件,调动起更广泛的积极性,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