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评:树政绩观之“正”,减基层之“负”

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搞形式主义“一刀切”,对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群众利益……盲目决策、机械执行,加重基层负担。
建设数字液晶屏、全彩屏,耗资227.53万元,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投资1200万元建设相关信息系统,有的建成后就停用,有的未有效运行……背离实际,搞“面子工程”,造成资源浪费。
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有的反复开工,有的论证不够,有的开工仪式追求场面……盲目攀比、数据不实,重形式、轻实效,干部群众和企业对这种现象反映比较强烈。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引发关注。这些问题背后暴露出的群众观念淡薄、随意决策、铺张浪费等现象,再次表明,形式主义、基层负担有新情况、新苗头、新变种,必须紧盯不放、露头就打,以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的是除作风之弊、增发展效能。一段时间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2024年,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超10.7万起。及时通报相关问题,狠抓典型案例,以严的基调开展核查通报和整改整治,形成震慑效应。这说明,持续抓、用力抓,就能在改进作风上抓出效果,凝聚真减负、减真负的合力。
应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清除,更应久久为功来根治。此次通报的问题中,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出现了政绩观错位。针对这一现象,更应聚力纠偏“荒谬做法”背后的“错误想法”,比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拍脑袋决策、拍桌子推进等不良作风。唯有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更好树政绩观之“正”、减基层之“负”。
减负不减责任,更不减担当。越是推进重点工作,越要注重克服形式主义。当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须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助力基层去繁减负。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