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人民热评

人民热评:让“不留痕迹的相遇”成为一种自觉

苗 务
2025年04月29日20:2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广西江洲地下长廊的钟乳石被人清晰地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引发社会关注。事件发生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已向凤山县江洲瑶族乡派出所报案。目前,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由公安机关全力查找刻字者,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广西江洲地下长廊位于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内,是全世界发育于二迭系可溶岩地层中“第一长洞”。钟乳石具有地质遗迹和矿产资源的双重属性,它除了具有极高的观赏旅游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具有宝贵的科研和科普价值。更为关键的是,钟乳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溶洞中的钟乳石资源很有必要。

贸然进入游客禁入区,在如此宝贵的钟乳石上刻上刺眼的“到此一游”等字迹,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观与和谐,更是对自然遗产、地质遗迹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唯有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让涉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守护自然遗产,人人有责。一些人仅仅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的虚荣和所谓“留念”,便盲目地乱写乱画乱涂、肆意破坏,对自然景观和文物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类不文明且违法的行为,既突破了道德底线,也触犯了法律红线。要斩断这些破坏自然遗产的“黑手”, 树立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目前,一些景区已出台了相应的“黑名单”制度,如果涉嫌破坏损毁文物,还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然而,仅靠管理部门的三令五申和景区的严防死守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文物古迹、自然遗产价值的认知,提升游客素质和法律意识,让文明与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公众心中有底线、行为有准则,发自内心地去保护和维护文物古迹及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历经岁月沧桑,脆弱且很难修复,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些瑰宝。杜绝乱写乱画乱涂、肆意破坏的陋习,让文明习惯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唯有每一次“不留痕迹的相遇”,才是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共生。

(责编:徐玉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