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春日游”火热释放消费乘数效应

春和景明,游人如织。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群众走出家门,周边游、短途游热度攀升,“赏花游”“采茶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受青睐。游人或于田野花丛中拍照打卡,或于踏青赏花间休憩放松。赏花之旅联结历史人文脉络,联动鲜花主题民宿,更有花饼、花茶、鲜花护肤品等特色产品及文创伴手礼涌现,各地激发“花样经济”活力,让文旅内涵愈发丰盈。
文化和旅游部4月7日公布的数据更为直观。2025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
以“春日游”契机,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举办特色非遗展示、手工技艺制作、文化创意集市让游客感受地方“绝活”,到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解锁文旅新体验;从落实文旅惠民,发放文旅消费券,到推出景区票价打折或免费等活动。各地使出十八般武艺,确保接待服务质量,真诚迎接八方客。
“春日经济”持续升温,文旅消费场景多元化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越来越多人利用“清明拼假”去领略“诗和远方”。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前3天、清明假期后2天的机票预订量明显上涨,长途游、出境游等相关预订量同比增长。“赏春”队伍中更不乏“老有所乐”,清明期间老年人入住酒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以上,是增幅最高的群体。春色盎然,意兴盎然,人们追逐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的浪漫,“春日经济”前景光明。
“春日经济”火爆,反映出人们愿意为“春日限定”买单,渴望体验创新性旅游产品和服务。各地推出一系列春季主题文旅活动,共同打造跨区域文旅精品线路,实现“美美与共”。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成都上演,观众凭借观剧票根可享受多个热门景区、博物馆优惠。游客“追一出好戏”,获得别样感受。“以花为媒”,各地赏花踏青活动还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契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各地应深挖文化、民俗、非遗等内涵,延伸出生态观光、国风美学、创新体验等多元场景,通过持续升级文旅产品供给,推动产业从“一季红”向“四季火”蝶变,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旅的需求,又通过消费乘数效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