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书写新时代“人民之城”的雄安篇章

雄安新区,设立8周年。
从蓝图初绘,到拔节生长,雄安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高质量绿色发展初见雏形,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红火、日子更有奔头。
从数以万计的群众喜迁新居,到千方百计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再到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陆续汇集……这背后,是雄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实施“绣花功夫”般的精细化治理,推进“京雄同城化”的优质高效公共服务创新,一步步勾勒出新时代宜业宜居“人民之城”的清晰模样。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素朴的愿望。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这是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更为雄安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性实施租购并举,使“租购同权”成为现实。科学规划并推行职住平衡,让居民就近工作成为可能。回迁安置有序推进,居民告别“老破小”,搬进宽敞明亮新楼房,安置小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政府持有人才公寓,让初到雄安的各类才俊放下行囊、轻松入住……雄安在居住保障方面的不懈努力,体现在一个个百姓安居的温馨故事中。
针对群众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8年里,来雄安投资创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逐渐聚能成势,多种经营主体在带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同时,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雄安有关部门实施“月月有招聘活动、周周有直播带岗、时时有就业服务”,积极做好桥梁保障。对于重点就业群体,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订单式培训,持续为群众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雄安是创新创业乐土,也是安居乐业福地。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更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一小”,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顺利开学,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关注“一老”,雄安重点建设老年幸福型城市,推进示范性老年幸福型社区创建,打造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场景。着眼“瞧病”,雄安宣武医院开诊,北京医务人员积极支援,提升新区疾病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雄安一卡通”社保卡实现就医购药、人社服务、公共交通等“京雄共享”。围绕“便民利民”,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置公园、超市、学校、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食堂、养老驿站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人民之城”的底色更足。
“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对雄安而言,这是使命鞭策,更是久久为功的动力。大力推动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型、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设,在进取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创新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协同中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雄安必将绘就更加宜业宜居、和谐美好的幸福画卷,书写新时代“人民之城”的璀璨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