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消费之变见证发展之新(大家谈)

2025年02月17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振消费,首先要了解消费意愿和层级。本期大家谈选编3篇来稿,透过春节消费新现象、新动态,观察消费理念、习惯、心态等方面的变化。

  ——编  者

  

  由“豪”变“简”话风气

  林才伟

  曾经,受面子思维影响,攀比之风让春节变了味。如今,天价年夜饭、豪华礼盒装少了,有的年轻人用电子表格规划年货采购,精准计算保质期与消耗量。在电商平台上,“家庭装”“简包装”商品越来越受青睐。

  消费渐渐回归理性适度,不囿于“面子”,更加重“里子”,让节日回归温情本色。疯狂购买少了,精挑细选多了;跟风少了,适己、悦己考量多了。这“里子”中,健康、绿色成分更足了,文化味儿、科技味儿更浓了。吃的少不了低糖低脂零食、有机蔬菜,用的偏爱绿色节能产品,玩的中意非遗元素和文创产品。

  消费行为和决策,也是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投射。消费市场的蝶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时代风貌。从“面子”到“里子”的回归,恰如年夜饭的变迁——从追求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到讲究时令、追求食材本味。物质更丰裕,精神更富足,为节日注入了新的内涵。

  (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学生)

  

  从“囤”到“选”显底气

  万莞榕

  过去,春节消费往往与“囤积”二字紧密相连。家家户户打出不少“提前量”置办年货,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如今,商家春节不打烊,“年货到家”“极速达”等便捷高效,随吃随买,保证了食材新鲜度,也少了许多浪费。囤积式消费渐渐被即时消费取代,这是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带来的信心与从容。

  因为量多质优,所以有得选、经得起选。以吃为例,年夜饭可以在家做,也可以在餐厅订;可以买预制菜、半成品,也可以预约私厨上门。餐桌上,不仅有本地美食,还有各地的特色产品、漂洋过海的食材。品类不断丰富、服务不断细分,是市场供给扩容提质的结果,大大拓展了人们的选择空间,让节日生活更便利。

  文创成年货,旅行过大年,电影院里合家欢……从吃、住、行,到游、购、娱,需求旺盛、供给创新,让生活更多彩,为经济添活力。我国消费市场体量大、层次丰富,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把有潜能的消费激发出来,经济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作者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干部)

  

  既“买”也“品”聚人气

  曲德君

  近些年,街上手工作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逢春节就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店里花三四个钟头做盏灯笼。材料费几十元,体验课200多元,却比现成灯笼更抢手。“很多人不是来买东西,而是买动手的乐趣”,作坊经营者说。

  从“买年货”到“品年味”,背后是消费习惯和心理的改变。人们参与其中,获得的不只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更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从重功能到重品质、重体验、重内涵,体现着消费转型升级。

  消费升级的内核,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品牌和商家而言,认真审视市场变化,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比如,一些以卖货为主的商城向购物、休闲、娱乐综合体转型,开发“边玩边买”的生意。在某商城“非遗体验角”,人们可以付费学做螺钿首饰、掐丝珐琅等非遗手工,制成的陶瓷手串、拓印画、胸针等可以带走。把握市场需求,在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就能更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作者为辽宁沈阳市居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