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利国利民。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处理好城市垃圾问题,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方面。从2019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我们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不仅取得了新的成效、让社区环境更美了,而且有助于提高居民文明程度。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近些年,我国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也使得环境隐患日显突出,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无论是从资源化利用角度看,还是从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出发,实施垃圾分类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新风尚。
垃圾分类,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治理方式。有的地方创新传播方式,寓教于乐,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正确的分类投放方式深入人心;有的地方在机制上探索建立“绿色账户”,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可获积分,借此可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激励更多人参与;有的地方从源头投放、中端运输、后端处理等环节,严控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做到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有力、有为、有效的举措,“随手扔”变成了“随手分”,人们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能力都得到提升,为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这项工作涉及到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好广大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通过广泛引导宣传,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参与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必能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注入活力。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人人有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期待持续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社会人人动手、人人出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