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千万大学生唱响创新创业的青春之歌
4月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在重庆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国内外111个国家和地区、4554所院校的340万个项目、145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千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创造热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大赛创办8年来,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推动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勤学创新要志存高远,奋进创业要脚踏实地。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深受鼓舞的青年学子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发挥所学知识、积极创新实践、对接基层需求。
井冈山大学项目团队打造“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模式,助力江西省莲花县10万余亩荒山成为农民的致富山;吉林大学“丰粮满仓”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改良盐碱地,帮助吉林白城市通榆县粮食增收;厦门大学“数字乡建”团队,深入福建、江西、广西、广东4个省份的62个村,探寻、挖掘、记录红色文化,形成数字博物馆62处,打造红色文化遗产信息链……截至2022年8月,累计有98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近255万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大赛激发学子们在实践中学真知、在创新中悟真谛、在创业中长本领。学子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努力服务社会,将知行合一、奋发有为的青春之歌唱响广袤的祖国大地。
大赛还涌现出许多永攀科技高峰、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天津大学研发的全球首款体内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我国首套卫星通信阵列参数矩阵并行测量仪、南昌大学打造的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一系列创新成果突破“卡脖子”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大赛还成为教育端与产业端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从第三届大赛首次设立国际赛道,到第六届大赛首次以国际命名,再到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外1340所学校、7944个项目、25260人报名参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促进着不同国家、文化、肤色的大学生沟通交流合作。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的学子踊跃参赛,印证大赛已成为激励创新创业的国际品牌。
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青年拥有创新创业伟力。对中国青年而言,勇于开拓进取,以聪明才智贡献祖国,以锐意创造服务社会,必将使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更会为有理想、有本领的全球青年展示非凡才华提供舞台,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新篇章,为全球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