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深化“普查”应用,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历时近三年,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近500万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
完成这项工作没有先例可循,但势在必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突发性强、致灾强度大,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灾害越是多发、严重,越要注重在“防”上下功夫。做好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这次普查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效防范风险,必先知悉风险。此次普查的一项关键成果,就是基本摸清了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在多个领域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例如,第一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第一次让城乡房屋建筑有了“数字身份证”等。普查调查全面获取了23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27种承灾体数据、16种综合减灾能力数据以及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数据,可以说,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的数据库、“参考书”和“导航图”得以形成。针对目前的短板、欠缺,未来如何发力也更加清晰明确。
形成合力,强化多部门协同配合。许多灾害风险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风险综合体。普查过程中,19个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各地各部门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密切配合,拧成了一股绳。今后,无论是构建常态化普查机制,还是深化拓展普查成果运用,都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聚众力、促合力,探索统分结合、多方联动的防灾减灾治理新机制。
精准发力,助力各领域科学决策。这次普查,相当于对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做了一次“把脉问诊”,更有利于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比如,消防队伍更清楚地了解野外火源分布,就能更精准地实施火源管理和队伍布防;城乡地区更充分地了解房屋建筑、道路的灾害风险,就能更科学地进行评估、制定预案。总之,我们对灾害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应对起来也就更高效、更充分。
持续用力,推动各层级责任落实。这次普查,在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风险评估和防治区划核心任务的基础上,还会带动市县级加快完成任务,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评估与区划的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既是一份份详细的风险清单,某种程度上也将是责任清单,有助于明确各地各部门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推动各层级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我国实现高水平安全增添了有效抓手和有力支撑。我们要继续用好用足普查成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斗争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