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财评:强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明健
2022年08月12日08:3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涉农贷款增速稳中有升,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对涉农金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当努力满足“三农”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从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银行机构继续单列涉农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到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新增可贷资金要更多用于发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种种围绕扶农、支农、惠农的金融“礼包”鱼贯而出,持续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加大对“三农”以及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投入稳定增长,表明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银行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大贷款规模,不仅助力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有力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而且积极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资金及时滴灌至相关产业链,促进新型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展望下半年,有关工作仍需驰而不息。

当然,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涉农金融供给机制也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之中,某些“堵点”有待疏通。比如,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涉农贷款周期长,农村地区缺乏除土地外的有效抵押物,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差别较大等。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积极简化不必要的农村信贷审批流程。还要创新授信模式,努力将农民的隐性资产显性化。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将牲畜和农作物纳入抵押范畴,是有益探索。银行业更当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对符合条件的再贷款,助力可持续发展。简言之,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才能更好满足“三农”金融需求,扫除农民致富路上的融资羁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三农”重点领域倾斜,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蒋萌、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