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老人遭遇“看电视难”,到底“卡”在哪?
“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设备多(机顶盒、电视机),不知道互相怎么切换”……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人在面对智能电视时无所适从,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
随着智能电视日益普及且功能越来越多,操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已不是开机就能看电视,而是要用遥控器在不同界面之间切换选择。面对各种各样的界面和步骤,年轻人尚且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对于习惯“按部就班”的老人来说,“随机应变”无疑更复杂、更困难。稀里糊涂按来按去,想看的电视节目没出来,反倒可能弹出付费点播内容,更使一些老人产生“不敢用”的心理疙瘩。说到底,老年人遭遇“看电视难”,还是“卡”在了所谓的“智能关”。
难道,老人就因此不看电视了吗?调查显示,“问孩子”“网上搜索”“打电话问厂家客服”是老人们最常用的求助方式。然而,儿女忙于工作和学习,未必总能及时答疑;网上搜索犹如“大海捞针”,上网本身对一些老人也是“课题”;致电厂家客服,不仅颇费口舌,而且效果不佳。简言之,在许多老人眼中,看电视变“麻烦”了,智能电视不智能,反倒增添了很多困扰。
不得不说,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新问题远不止“不会看电视”一项。出示不了“健康码”,一些老人出行遇阻;不会网上挂号或购票,面临新的“看病难”“出行难”;不懂APP预约,一些公共场所都进不了……凡此种种,老年人屡屡遭遇“数字鸿沟”,在智能化生活中碰壁,不容小觑。
社会必须意识到,老年人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结构、使用习惯等方面与新技术进步存在“错位”,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只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忽视了老年人,更不能想当然地要求他们迅速“与时俱进”。帮助老年人克服“智能关”,要有针对性,更要从多方面着手。
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深入研究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涉老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有关导向很明确,那就是让智能产品“适配”老人,而不是让老人“适应”智能产品。对设计者和生产者来说,应当进行针对性研发,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智能产品强调智能,应主动向老人靠拢。智能不是“概念”,只有真正人性化才称得上智能。
有关工作得以推进,已取得一些成效。比如,手机APP推出“老人模式”,不仅放大了字体,而且将最主要的功能放在最显著的位置,方便老人使用。按照这个思路,智能电视机也可以提供“适老模式”,尽可能简化流程,便于老人直观操作。同时,许多老人还希望“摆脱遥控器,通过语音控制电视机”。老人们的这种愿望并不是“奢望”,随着语音识别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完善,实现语音交互功能也变得愈发成熟,一些智能电视机已运用相关技术,这也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操作、改善其使用体验带来了可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机遇并存。服务好“夕阳红”,也能创造“朝阳产业”,破解“智能门槛”,服务“银发经济”,同样前景广阔。让辛劳大半辈子的老人共享时代发展红利,于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安享晚年,这也会给今天的中青年带来力量和希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