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学史诗(新赶考路上,文化何为①)

张鹏禹
2021年07月19日05: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未来,文化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自今日起,本报推出“新赶考路上,文化何为”系列评论,从文学、出版、影视、美术、舞台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领域展开论述,探讨文化、文艺工作如何为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凝聚精神力量。

  ——编  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祈愿,不仅根植于亿万人民心中,也是百年来无数文学工作者的心声和创作主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广大文学工作者要赓续百年文学的红色基因,肩负起以文学反映时代的使命,书写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文学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86次提到“人民”。同样,在文学创作中,“人民”也是当之无愧的关键词。书写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文学史诗,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这一点上,我们总能想起柳青。他曾定居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长达14年,“脚上穿着烂皮鞋,裤腿上满是泥点子,手里拿着哮喘喷雾器,没日没夜在村里和田里转。”如果说《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那么柳青也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了《创业史》的写作中。学习柳青,要学他的创作态度。他不畏难,没架子,有毅力,待得住,因此他才能真正了解人民,与人民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文学工作者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不能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功利考量,与人民实现思想、情感、心灵上的深度融合,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气韵生动、元气淋漓,才能成为人民认可和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作家要敏锐捕捉社会新变,跟上时代节拍。比如在表现当下题材的作品中,可以关注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者,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无悔奋斗、写出他们的“中国梦”,丰富新时代文学形象谱系。

  书写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文学史诗,既要清楚怎么写,更要清楚写什么。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广大文学工作者的使命。因为那些在民族记忆和人们心灵中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无一不是深刻呼应时代要求的作品。广大文学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掌握科学方法,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周围的世界,用“总体性”视野观照历史与现实,贡献契合时代主题、高扬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中共十八大以来,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巨变,《海边春秋》《经山海》《战国红》等以文学手法塑造时代新人,为时代存证;《大国重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展现了中国在航天、桥梁、高铁等领域的巨大成就;《毛乌素绿色传奇》《告别伐木时代》《那山,那水》等写出了中国人民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这些作品的出现,体现了作家在“总体性”视野下观照社会生活的努力。

  具备“总体性”视野还需要有历史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世界维度——写出共同美以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心灵维度——塑造内心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写出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精气神。

  书写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文学史诗,必须赓续红色血脉,坚守文学初心。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新文学始终与党同步、与时代同步,服务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不仅党员作家以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同路人”作家构成了新文学史上的作家主体,文学工作者更以实绩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无论是以澎湃的激情呼唤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女神》,还是揭示新旧社会本质区别的《白毛女》,抑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等红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收获《人生》《平凡的世界》等,都以巨大热情书写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斗、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努力,为历史留存一份份珍贵的文学记录,也记录下一代代人的心灵史。这其中就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如《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党费》中的黄新、《大刀记》中的梁永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张裕民、《红岩》中的江姐、《东方》中的郭祥等革命者形象;《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雷锋之歌》中的雷锋等建设者形象;《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新星》中的李向南等改革者形象。他们身上体现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百年新文学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红色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上,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学史诗,既是文学工作者的时代课题,也是文学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

(责编:白宇、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