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是最大激励(评论员观察)
我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转向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在动态调整中不断演化、完善
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多维治理知识产权‘老赖’”“让创新成果获得快保护、严保护”……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出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显著成果。保护创新成果的共识日益增强,司法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不仅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在高质量开放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
前不久,《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判断和明确要求,再次表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态度。中国企业连续4年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最大申请者,高价值专利持续涌现,这些都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正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发明创造者的应得利益,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对外开放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际通行规则,既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有效保护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必然要求。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转向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创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司法和行政保护等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组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版权意识、品牌观念、专利思维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更加心无旁骛地追求创新。
更应看到,知识产权保护还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从执法上来看,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更需注重制度执行;从技术迭代来看,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需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从知识产权质量来看,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关键核心专利不多。这都说明,知识产权保护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在动态调整中不断演化、完善,用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动我国始终成为全球的营商环境高地、对外开放高地、创新活力高地。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登的过程,这必然要求企业更多用创新获得高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就一定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5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