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3】
形成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
打造支撑科技发展的产业链(适势求是)
支振锋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新技术带来新经济,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使得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日益精细化,产业链愈益延伸,价值链日趋复杂。
当前,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等领域正孕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拓展升级,5G时代正在开启,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高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布局,力图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同时,科技竞争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技术换代周期缩短,知识产权壁垒大量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都使得后来者在技术突破与赶超上面临更多困难和更严酷竞争。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核心科技缺失,不仅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影响,还会使我们面临被人“卡脖子”的危险。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掌握核心技术不可能依赖外部输入,必须靠自己研发,坚持自主创新。要继续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集合精锐力量在自主创新上下大功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累越多,科学技术的辐射力越强,对发展的拉动效应也将越明显。
立足这一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不能搞全面开花,而是要遵循规律、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好体系化布局,紧盯前瞻技术和突破性技术,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当前,必须加快掌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催生一批原创成果,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让各类创新主体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突破核心技术,除了立足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赶超之外,打造支撑技术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也同样重要。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项新技术前景的关键。技术研发的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还应体现为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大规模量产并产业化应用,就无法赢得市场,也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很可能被淘汰。说到底,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钻研核心技术,一旦脱离了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一场。因此,除了增强技术研发投入,我们还应努力形成产学研联盟,解决好科研和应用贯通的问题,有效推动先进技术走向市场,形成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我们要抓住当前宝贵的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